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积分落户政策 我已经是新上海人了你呢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导语:教育部在公布小升初方案改革后,关于上海学生小升初的讨论顿时热闹起来。有小道消息说15小升初公办对口,将全部改为户籍对口,没有学籍对口!而上海的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早已形成一套原则,往可以选择依据学籍或户籍免试入学。若全部改为户籍对

 导语:教育部在公布& 小升初&方案改革后,关于上海学生& 小升初&的讨论顿时热闹起来。有小道消息说15年小升初公办对口,将全部改为户籍对口,没有学籍对口!而上海的公办学校& 免试就近入学&早已形成一套原则,往年可以选择依据学籍或户籍免试入学。若全部改为户籍对口,对小升初的孩子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多年来上海早已坚持公办学校& 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其中,在初中录取中,一般采取先录取& 对口小学&学生,如有空额,再录取户籍对口学生等原则。

  上海公办学校& 免试就近入学&已形成一套原则

  对口招生

  ●一对一的学校:一般& 对口直升&,即一所初中对口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若一所初中对应几所小学,原则上这些小学的学生都能升入该初中。

  ●多对多的学校:通常会先征求学生志愿,原则上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可直接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将采取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

  选户籍对口有一定风险

  在具体操作上,本市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根据片区学校分布情况,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一所初中可能对应一所小学,也可能对应几所小学;还有& 多对多&的情况,即多所初中对应多所小学,互相会有交叉,若片区内公办学校资源丰富,则多对多的情况比较多见。

  其中,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 本区本块&生,即学生的学籍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一致,都在本区本块,对于这类学生,征求志愿后,直接进行电脑派位。而非& 本区本块&生在派位前先要做出选择,是选择回户籍所在地入学,还是留在学籍所在地升学,如果选择回户籍所在地升学,则该学生将参与其户籍所在地所属片区对口初中的派位摇号。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户籍和所在小学对口的初中不一致,一般学校会先征求家长意愿,由家长选择是按片区还是户籍升学,两者只能二选一。选择户籍对口的家长和学生会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大多数初中会先接受对口小学直升上来的学生,在有空额的情况下再考虑户籍对口学生和非沪籍学生。

  有家长说,若小升初公办对口全部改为户籍对口,那么学区房势必要涨。户籍对口入学,学区房与之联系紧密,但也有家长认为这一改变对民校入学没有影响,户籍对口还是看分区,像徐汇区有宛平中学、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中学、徐汇中学这些是重点的公立初中,就是学区房火热的地方。

  小升初公办对口将全部改为户籍对口一事还没有确切定论,小升初备考的家长们可以先了解上海小升初户籍、学籍的相关信息,以不变应万变。 从条件管理到积分落户



  积分落户的一个基础是居住证,居住证制度在上海实施已超过10年,自2002年6月起,上海首先在引进人才 中试行居住证制度,2004年又在来沪人员中扩大施行。居住证制度打破了不迁入户籍就不能在沪正规就业的传统模式,为各地来沪创业或就业的人才拓展了进沪渠道。



  此后上海居住证分为A类、B类和C类,其中B类是国外引进人才 居住证,A类是国内引进人才 居住证,C类则是普通外来从业人员或投靠类居住证。持A类居住证人员同住子女可以在上海参加中高考。



  从2013年7月1日起,上海取消了人才居住证和一般居住证也就是A类和C类居住证的差别,统一施行积分制,并根据不同的积分,为持证者提供梯度化的公共服务。达到标准分值120分的外来人员,就可以享受包括同住子女参加高考等市民化待遇。而这种市民化待遇,区别于户籍人口之处,在于父母不能投靠、不能享受上海市低保待遇、不能申请购买共有产权房三项。



  这个积分体系,包括了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总的来看,持证人越年轻、学历或职称越高、专业越紧缺、纳税或其他社会贡献越多,积分就越高。



  但是,在通过积分制度实现& 权责对等、梯度赋权&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居住证转户籍,依然采取& 条件管理&。






  2009年起,上海的户籍政策开始从以往的& 指标限定&转为& 条件管理&,并出台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凡是符合条件的外地来沪创业、就业人员均可通过申请以获得上海户籍。首要条件,就是居住证满7年。



  以积分制为主的居住证制度,是上海人口政策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今年1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积分制为主的居住证制度实施至年底,共有110万人申请了居住证。经过审核确认,其中有30万人积分分值达到120分以上。这30万人中,约有2.6万人取得了上海户口,1.1万人直接落户,1.5万人居住证转户籍。



  杨雄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特别强调,就居住证转户籍问题,上海还未实行积分管理制度,仍旧是条件管理制度。是否要对此进行调整?杨雄表示,国家出台了新的居住证制度和户口政策的改革,下一步,上海将会根据前段时间的执行情况以及科创中心的建设状况进行政策评估。



  《若干意见》显示,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立足上海实际,积极稳妥地完善落户政策,逐步建立积分落户。合理调控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有序引导长期在沪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人员的落户预期和选择。



  同时,以& 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为基础,健全梯度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发挥居住证凭证享有公共服务的主渠道作用。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配套政策。



  而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若干意见》提出,要稳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制度,形成上海全市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居住证持有人按照规定享有义务教育、社会保险、住房、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证照办理、资格评定等服务待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步提高服务项目的保障标准,稳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



  严控2500万人口规模



  《若干意见》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到,上海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500万以内,人口结构更加合理,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人口布局进一步优化。



  本世纪以来,上海常住人口激增800多万,从2000年1608万人,增加到2014年底的2425.68万人。这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9.2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人。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共2301.92万,也就是说,4年中上海人口增加了123.76万人。而要守住2500万人的底线,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内,上海的常住人口增加,不能超过74.32万人。





  除了严控规模,上海市的人口政策,更要着眼于建设& 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而要实现人口结构更加合理,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人口布局进一步优化,又与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等密切相关。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减少近15万。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表示,要根据上海、2030年的城市发展规划,疏解非核心功能,如果没有一定的功能疏解,人口是绝对控制不住的。



  上海市市长杨雄也表示,上海是一个2400多万人的大城市,去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下降了近15万,从下降的情况看,主要还是因为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外迁使一部分劳动力随着产业外迁离开了上海。此外还有一部分非就业的流动人口,因为& 五违&整治而离开。



  杨雄表示,出现这个变化,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发展的方向,也符合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大的方向。要实现& 十三五&2500万的人口目标,既要控制人口,又要让人才能够进来,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