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上海成大学生求职意愿最高城市 "沪漂"值吗?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张曼走出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一幢办公楼这是她从去12月漂到上海之后,迎来的第四场面试。 张曼是西安某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家乡在江苏盐城。我的同学都叫我沪漂。张曼笑笑说,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就业机会肯定比一般二线城市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张曼走出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一幢办公楼———这是她从去年12月& 漂&到上海之后,迎来的第四场面试。



  张曼是西安某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家乡在江苏盐城。& 我的同学都叫我‘沪漂’。&张曼笑笑说,& 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就业机会肯定比一般二线城市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和张曼相同状况的求职者纷纷从南京、西安等二线城市涌入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寻求就业机会,& 沪漂&成为继& 北漂&之后的又一个流行名词。



  & 沪漂,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上海户口,正在找工作或者工作状态不稳定的年轻人。&一个ID为& 资深沪漂&、来自东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周临在他的歪酷博客里给& 沪漂&做了一个简单的定义。



  降低求职成本栖身廉租屋



  步行3分钟,搭轨道交通加换乘35分钟,出西藏北路地铁,再步行3分钟,张曼回到了暂居三个月的学生求职公寓。& 这里每间房有4到8个床位,我租住的是四人间,每个月500块。&



  未能如愿签下工作的张曼,春节只回家休息了5天,& 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反思了之前应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计划了牛年的求职方案,打算新年继续努力。&



  像张曼这样下定决心做& 沪漂&的毕业生为数不少。据求职网站应届生招聘网发布的报告,在13305名被调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意愿在上海工作的占33%,超过第二名北京7.3个百分点。




  薪酬期望值明显降低



&&&&&& 林林从去年10月至今,几乎参加了上海所有的人才招聘会,至少投出100份简历,除了将近60份石沉大海外,其他均得到了笔试和面试机会。



  而同为& 沪漂&的江西财经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高兴就没这么幸运,他投过90份简历,仅仅得到3次笔试、1次面试机会。



  & 今年就业形势太紧张,一向注重学历的招聘单位自然会更看重高学历求职者。我的研究生学历可能比其他本科生更占优势。&林林坦白地说。



  作为仅仅拥有本科学历的& 沪漂&,高兴屡次败下阵来。& 本来我的薪酬期望值在4000元左右,因为往年很多我的师兄师姐都在上海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我现在觉得,月入2000元的工作都能接受。&高兴无奈地说。



  根据《2008年中国大学生求职状况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求职大学生中,期望月薪值在4000至6000元的占32.2%,比往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而月薪期望值在2000至4000元的比例为48.6%,高出往年将近10个百分点。许多大学生降低薪酬期望值,以期& 先就业再择业&。 




&



  & 沪漂&是否值得



  今年以来,上海陆续出台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各大高校也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就业,这让& 沪漂&们很兴奋。& 有这么多政策支持,至少上海院校的外地学生要摆脱‘沪漂’身份容易多了。&来自浙江的王寒说。



  王寒曾经计算过& 沪漂&一族在成为白领后的日常消费支出:每月交通费500元,房租2500元,日常开销1500元,人情债500元等等,如此,至少每月5000元才能在这个城市正常生存。王寒发布的博文引起了很多& 沪漂&们的热烈讨论。& 同样的生活成本,到杭州、宁波等二线城市可能活得更好。&



  {ConentAdv}& 沪漂&身份是否值得& 不抛弃,不放弃&,同样的问号挂在很多毕业求职者心里。任立远是南京大学06届的本科毕业生,他前年辞去了苏州工业园区某外企的工作,到上海准备考研,却因为几分之差落榜,无奈加入& 沪漂&一族。最近一次在招聘会上被公司以往届生的名义拒之门外后,任立远开始动摇,& 认清形势,回到二线城市去工作,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任立远的大学同学建议他说。



  专家意见:谨慎做"漂"一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应谨慎做"漂"一族。漂的时代不会过时,但是在现实面前,去二级城市工作、生活,未尝不是当前就业形势下的良好选择。在这个时代,变化是常态,名校毕业生经常对自己有高标准的希望,其实脚踏实地、自己把握未来才是关键。千万不要把就业形势想得过于严重,也不要认为找了一个工作便是全部未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