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片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淘气的雾来到海上,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师生合作朗读)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问答游戏,请大家根据老师的问题读出相关的句子。
师:雾飞到海上,他说了什么?
生: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师:于是,他怎么做的?
生: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师:雾把大海藏起来后,景色有什么变化?
生: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师: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句子,我们来玩四人小组合作的游戏。(出示合作学习要求)读第三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1)1、2、3&号同学,根据自己的组号找到对应的句子,摆一摆。(2)读一读对应的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4&号同学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哪个小组上台来汇报展示?(一个小组上台)
生:我们组是这样排列三句话的: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生:我们小组这样排序,是因为这一段的三句话是先写雾说的话,再写雾是怎么做的,最后写大海的变化。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果。
师:大家赞同这个小组的意见吗?
生:赞同!我们组和他们的排列方法是一样的。这一段前面两句话是雾说的和做的,后面一句是大海的变化。(师板书:说做变化)
师:我们是否可以把本段的第一、二两句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呢?
生:不行的。& 于是&这个词语就是告诉我们是雾说了之后再是怎么做,所以在怎么做的前面加了一个& 于是&。
师:是的。& 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那第三句的顺序能换吗?
生:也不行。& 无论……都……&说明雾使大海上的全部景色都看不见了,是雾说和做之后的结果。
师:雾飞到海上还做了什么呢?(出示第四自然段)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再和第三自然段比较一下,你能发现这两段有哪些相同点?
生:这两段都有三句话。
生:都是先写雾说了什么,再写雾做了什么,最后写景色的变化。
生:都有一个& 于是&和& 无论……都……&。
师:是呀,这两段课文都写了三句话,先写雾怎么说,再写雾怎么做,最后写景色有什么变化。我们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师:(出示多幅雾的图片)雾来到这些地方,又会怎么说,怎么做?景色有什么变化呢?你能仿照课文第三、四两段的样子来试着说说吗?
【问题讨论】
&&&《雾在哪里》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 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 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 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 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 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先总写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再依次写了雾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最后写雾散了以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善用& 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提供了依托。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比较乐于阅读童话类文本,一年级上册已有这一类型的单元,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有一定的基础。二年级新课程标准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为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和写话的兴趣。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一段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有序表达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正式开始写话练习。&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是写话的基本要求。二年级上册写话教材安排了& 记实类&& 应用类&& 想象类&三次写话,为学生提供了人人有话可说的写话内容,做到了& 言之有物&。由此可见,& 言之有序&才是低年级写话的难点。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跳跃性,写话时往往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言之无序,不会关注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句子之间的联系,做到有序表达呢?除了写话指导外,更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体会一段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阅读中学习积累如何构段,如何有序表达。
针对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本课阅读教学将重点放在借助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有序表达。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来加以落实。第一步,师生合作读第三、四两个自然段,借助红、蓝、绿三种色块,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获得初步的感受。第二步,进一步借助色块,分句读、问答式读,感受一段话的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排列句子,并说说排句的理由,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主要内容,明白这段话是按& 说—做—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具体了解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比较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两段的共同点。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两段课文都是按& 说—做—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再次感受课文是如何有序表达的。第四步,引导学生仿照这两段的语序,看图说说雾来到岸边的情景,通过仿说、语境中书写,强化构段方式,学习有序表达。
引导学生找课文中语言来说,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说话,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语感。在语言发展关键阶段的学生学习语言,语言的积累比语文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更为重要,因此,要教会学生逐步学会用学过的课文语言说话,学以致用。而根据图片仿照课文,展开想像练习说话,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因为有图片,学生有话可说,因为前面有句式训练的铺垫,学生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了说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学得更积极、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