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数学案例分析 错误重演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一直想尝试上一节文字题的复习课,起缘于平时上文字题的新授课时自觉有一些方法,也想看看通过平时的教学,孩子们的掌握效果如何。根据平时授课的情况,制定了如下两个教学目标:1、能通过画树状图和找关键字等方法探索文字题的结构,分析数量关系;2、会运


一直想尝试上一节文字题的复习课,起缘于平时上文字题的新授课时自觉有一些方法,也想看看通过平时的教学,孩子们的掌握效果如何。根据平时授课的情况,制定了如下两个教学目标:1、能通过画树状图和找关键字等方法探索文字题的结构,分析数量关系;2、会运用综合算式正确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并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对& 除、去除和被…除&等除法术语的辨析与理解。在引入阶段,先帮助学生梳理了表示文字题每一步的计算结果的关键字:和、差、积、商,再请同学根据日常的解题情况归纳出除法表述方法的易错形式:除、去除和被…除,接着再一起复习巩固了& 除=去除,除以=被…除&。之后再将上述解题的重难点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令学生有据可依。在练习阶段,我设计的是& 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在基本练习中设计了三个小练习:1、先画树状图再列式计算,2、先比较下列各题的区别再列式计算,3、练一练。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和平时上课一样,认真读题后仔细审题,圈出关键字,用☆标出易错字,之后在树状图的帮助下画出文字题的基本结构,再列出综合算式,并检验运算的先后顺序,以及是否需要添加括号。在反馈的环节,我也尽可能通过巡视把有困难的学生或较典型的错误呈现在大家眼前,师生一起评一评议一议。其中在讲评& 64加上32与16的积所得的和,再被8除,商是多少?&这样一题时,我自己出现了失误,列错了算式,当时也没太在意,就一笔带过了。但课后反思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个很有价值的错误,可以用来& 大做文章&。于是在上另一个班级的时候,又故意把自己的错误& 重演&了一遍:& 64加上32与16的积所得的和,再被8除,商是多少?这道题应该先算64与32的和,再算和乘16的积,最后算积除以8的商。。。&我的话音未落,& 沈老师你错啦!不是先算和的!&& 为什么不是先算和?题目里不是说64加上32吗?&& 你没把题目看完,这道题的第一个关键字是积,第二个关键字才是和,说明这题是先算积再算和的!&& 哦!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我只关注了文字叙述的顺序,并没有认真圈画关键字,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谢谢你帮助了我,也再一次提醒大家,解文字题,特别是较复杂的文字题,圈出关键字,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解题,大家说对不对啊?!&& 对。。。&我相信这一句& 对&是由衷的。



本案例反映了在适课堂教学中老师怎么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我们习惯在课堂中展示正确的、完美的一面,认为学生不出错或正确率很高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尤其是上公开课或展示课的时候,更是习惯请心目中的好学生来回答问题或是上台演示,需要呈现作业效果的时候,也是在巡视中找到解题方法正确、书写漂亮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殊不知,在课堂上主角的并不是这些优秀的孩子,他们也许并没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关注的是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想,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解决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学生的错误,老师的错误,又何尝不是最宝贵的生成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