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氛围中学习美术,重点是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层面发展到学习美术文化的层面。小学生重点是从课堂学习中了解我们的美术发展史,认识我们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特别是中国画的教学。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艺术是很重要的,那么是否就不需要学习技能技巧呢?我觉得学生正应该从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了解中国画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水墨画,通过前几节课的练习,发现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确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水墨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而有些同学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除了几个以前学过中国画的同学,其余的同学所创作的作品,并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二、关键问题
1.水墨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水墨水与墨色的掌控
3.墨线粗细变化的控制
4.运用墨线表现何种主题
三、策略的构思与实践
(一)多途径引& 趣&
水墨画单元学习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中国画工具、运笔、墨色等方面着手,了解中国画的相关知识以及中国画技法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围绕池塘里景物主题,我尝试多角度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水墨动画欣赏、名家作品欣赏、同龄人作品欣赏、学生自主收集感兴趣的资料、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等手段。
学生对
(二)以名作识 & 韵&
从云南云阳梯田引入,让学生通过欣赏吴冠中作品梯田进行比较,发现用水墨线条可以概况地表现出生活中的景物,& 干湿&& 浓淡&不同运笔方法能使画面更具意境。& 荷花、荷叶、莲蓬&也是画家吴冠中笔下作画题材之一。画家笔下的作品之美与水墨运笔之巧妙恰到好处的呈现在作品中。
(三)试墨线探& 变&
荷花、荷叶、莲蓬学生比较熟悉,对于形的讲解可以弱化,那么教授的重点就落实到运笔轻重顿挫和墨色干湿浓淡上了,问题聚焦后,让学生先尝试画出不同形式不同浓淡干湿的线,进行初步练习后学生对运笔和水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有初步感悟。
(四)用墨线抒& 情&
初步尝试后,再切入主题欣赏真实的荷塘景色,让学生依据图片进行描绘。作画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多给于有困难的同学指导,在他们的纸上扶着手画一画,让其更直观地感受到笔墨在纸上的跃动,并将对水墨线条丰富变化和用笔的独特美的情感大胆表现出来。
四、分析与反思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 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画出来的作品都与老师的相象,没有融入自己的东西,本课教学中,虽然给学生图片资料,但并不是画好的水墨作品让学生临摹,而是给学生真实的荷照片黑白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主体,自主构图,自主取舍,自然轻松很多。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 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必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 教&真正为学生的& 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