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而最近的实验发现,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另外,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
父母亲该如何着手,培养孩子的自信?
事实上,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给予表扬,父母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 所以建议父母亲可以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而在这想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这些优点不该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人格特质,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如果要称赞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很认真、负责,会自我督促念书”就会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3、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对孩子来说,父母可以给他们的最佳的礼物就是:一份无可救药的乐观心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乐观孩子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而在碰到挫折时,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妈不该说:“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现得一塌糊涂。”而该用:“这次可能让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 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还是略有进步”,或者是“学到了重要的经验,下次上台该做更充分的准备。”
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时多花点心思,父母亲就能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
4、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要多安排些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关注的焦点不会是孩子与他人的比较结果,例如“我的孩子个头比别人高多少?”,或者念着“我的孩子学习比别人快还是 慢?”父母亲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与他人较量“的惯性思维中,家长们不妨准备个小的笔记本,提醒自己观察的重点,并做记录。
同时,也别忘了鼓励孩子主动向他人提供协助,这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质。父母亲该多鼓励孩子观察别人的需求,而主动提供帮助。不妨常问孩子:“ 你有注意到有谁特别需要帮忙吗?”,“你觉得你能够做些什么去帮助别人吗?”而在孩子提供他人协助时,例如帮家人提东西,则该立刻给予及时的表扬,如此一 来,孩子就能够培养出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日后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皆会大有助益。
14、15岁之前,是情商能力培养及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若能积极地进行情商教育,从而培养出孩子良好的情商能力,就能让其心理免疫力大大增强,得以应付学习和生活中的低潮与挑战,让孩子有能力去经营一个成功与快乐并存的美好人生!作者:胡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90997/answer/5865321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因为奶奶不心疼孙子吗?并不是。其实奶奶疼孙子是疼到心肝儿里去了。可是啊,在当下这个情境中,她只能感受到孙子没有接受她买的新鞋的自己的心疼,却感受不到孙子的鞋子挤脚的脚疼。因为脚疼是是孙子在疼,而不是她在疼。她感受不到,也就在意不到。再比如说冬天里那些把孩子们裹成浑身出汗、满脸通红的粽子一样的老人。他们的本心无可置疑地是爱孙辈。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畏寒怕冷,是因为年龄大了,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了的缘故。而孙辈们正是新陈代谢旺盛的年纪,身体里都是熊熊的小火苗,根本没这么怕冷。所以老人们觉得自己冷,孙子就一定和自己一样冷。但是孙辈们穿太多了觉得热,他们却感受不到。这就像是参与皮亚杰三山实验的幼儿一样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让孩子从四个面观察桌子上的三座山之后,让孩子描述坐在对面的洋娃娃看到了什么。而许多孩子会回答洋娃娃和自己看到的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核心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受限于以自我为中心出发的视角,无法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无法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以及更高的维度,来客观地思考问题、认知问题。总以为自己看到的也是人家所看到的,自己所感受到的也是人家所感受到的。所以,他们总是痛苦于为什么我喜欢的你不喜欢,我想要的你不想要,我对你好你却不对我好,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不感谢我不说还要讨厌我、厌烦我。也常常被人视为没眼色,不考虑他人感受,自私自利等等。怎样做,做些什么才能提高孩子的(以及自己的)情商?一、情绪和情感的理解和识别。比如说我家熊孩子,从他能够听得懂人话开始,我们就开始用语言给他描述,他的、以及环境中其他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以帮助他学会理解和识别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因为,懂得的前提是知道,如果孩子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一头雾水,他是绝对不可能有一个高情商的。开心、高兴、难过、失落、悲伤、生气、尴尬、害怕、惊慌、恐惧,友好、厌烦、趋近、退缩、讨好、排斥、愤怒、平静,等等等等。我们需要帮助他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