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bai的长幼 有别”与封建家du庭的“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 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 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时,一定要 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地按他们的意见办事,家长不要独断专行地“一手遮天”;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管理家庭,父母是家 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该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 子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生活、学习。父母,那么全街坊邻居都会指着脊梁骨骂,所以几乎没人会觉得要求孩子孝顺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李安导演的这句话却一反人们惯有的思维观念,也让很多网友重新思考孩子跟父母的关系。
我把这句话给闺蜜说了,闺蜜也觉得很有道理,当父母要求孩子孝顺的时候,好像是在为前十几年的养育要回报。其实不用非要强调孩子要孝顺父母,耳提面命生怕孩子将来不养活,只要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孝顺无非也就是待父母好的方式。所以,真正聪明的父母,从不会要求孩子孝顺,晚年反而过得很幸福。
不要求孩子孝顺,不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谁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远比父母想象中敏感得多,也更会察言观色。上个月去亲戚家串门,家里刚上小学的孩子非常懂事,也很讨人喜欢。旁边人顺口问道,孩子怎么这么听话,太讨人喜欢了,孩子接了一句,就是因为听话的小孩才能得到爸爸妈妈喜欢的。当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我却觉得父母不应该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想法。
从小到大,父母最常跟孩子说的话就是“你不怎么怎么样,爸爸妈妈不爱你了”“我现在给你做了这么多,你将来也要对父母好”。本心没有错,但错在了方式,当父母的爱都标上了价码的时候,孩子自然也会有权衡。
孝顺是自然而然的事,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不是拿来道德绑架孩子的由头。只要教会孩子如何爱父母,爱别人,一家人生活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求孩子孝顺,晚年也不会拿孩子跟别人比
当父母把孩子孝顺当成一种回报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衡量这种回报与付出是不是成正比的。
老家很多大爷大妈都喜欢在街上围坐一团聊些家庭琐事,人老了聊来聊去都是孩子,这家孩子有本事,回来的时候给父母买了什么保健品,那家孩子还想着把父母接到自己那养老。如果谁家孩子没什么大本事,也没那么多钱花给父母,在这个场合老人脸上是不太有面子的。
其实不管孩子给父母做了什么,花钱多还是花钱少,心意是最重要的,还要看孩子的能力范围。就像是网络上一句话,一个人有一百块给你花了九十九,和有一百万给你花了一百块,这个性质是不一样的。
晚年只要求孩子足够爱父母,有牵挂父母的心,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抛弃父母,这才是最重要的。孝顺是一种心意,而不是互相比较的价格战,不要求孩子具备“市场价”的孝顺,晚年生活才会过得更舒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