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本质是人心所感,外界事物 激动了人心,于是表达出声音,有规律的 声音就是乐,而演奏乐的舞蹈就是乐舞。 可以说,对于舞蹈的认识,儒家一开始就 坚持了反映论。另外,儒家还认为乐与政 是相通的:“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 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 音哀以思,其民困。
& 声音之道,与政通 矣。”孔子坚持的是一种为人生的艺术, 对于音乐和舞蹈的重视,是与孔子求仁的 理想分不开的,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舞蹈就要坚持 美与善、仁与乐的统一,所谓“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通过音乐和舞蹈来陶 冶人的性情,规范人的行为。
& 道家崇尚无为,主张心斋坐忘,从 人的解放出发,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 形”,对于声色犬马的感官刺激有些反 感。老子曾经告诫说:“五色令人目肓, 五音令人耳聋。”甚至极端地认为礼乐出 而天下分,一度对礼乐持否定态度。然 而,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中浓厚的 艺术色彩和丰富的美学内容一直深刻启示 着中国舞蹈。
& 《庄子》中“解衣磅礴而 舞”、“庖丁解牛”、“庄周梦蝶”等典 故对于中国舞蹈表现手法影响很大。可以 说庄子也是为人生而艺术的,只不过他主 张的是素朴、纯净、静观之人生,强调人 自身的虚静澄明,其实从否定的角度对 乐舞提出了要求。例如,《庄子》提到 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姑射山 神人,不正是中国舞蹈中的理想形象吗?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的神游理想,在敦煌壁画的飞天形象中, 甚至在今天舞台上流动圆曲的彩绸飞舞 中,不是得到了最完美的阐释吗?此外,墨家认为乐舞是王公贵族享乐 生活的组成部分,只能给广大人民带来痛苦,“上不厌其乐,下不厌其苦”,“不 中万民之利”,从这个角度出发,墨家否 定了乐舞本身。
& 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周 易》也对舞蹈影响很大,生生之谓易, 《周易》中的运动发展观以及对立面和谐 统一、阴阳合一、刚柔共济的思想,对于 中国舞蹈的气势、韵律和步法都有深远的 影响。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投足,就是随着音乐,踏着步伐,这形象地概括了舞蹈的本质。舞蹈是一门源于生活、展现思想、表达美、抒发情感的形体艺术。这对舞蹈艺术实践zhidao很重要。
一、舞者要以情带舞,以舞传情
以舞者内心之情,外化为具体形象,蕴含真挚情感,唤起观众共鸣。舞是一个艺术传达过程,舞者必须以情带舞、以舞传情,进而达到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二、舞者要动而合度,形变神真
舞蹈最重要的特性是动作,内但不是所有动作皆能成舞,只有经过提炼美化、形成节律才能成舞,这就需要讲究"动而有度,张驰有序,形变神真,出神入化",才能触及舞的本质。
三、舞者要技艺结合,引人入胜
在舞蹈艺术的长期发展中,高超的技艺对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表现手段。因此舞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
四、舞者要风采独具,舞韵长存
一个舞者除了要具有舞蹈基本能力和舞蹈技巧能力外,还要有艺术创造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只有以技为本,以情为魂,以艺术为追求,以个性为感染,才能风容采独具,舞韵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