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做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动能转换”进行时---,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大幕开启,人才、金融和科技成果转化


&



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 题:做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 动能转换&进行时



新华社记者姜微、何欣荣、叶锋



春风送暖入屠苏,总把新桃换旧符。



刚过去的一年,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大幕开启,人才、金融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箭齐发&。上海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双自联动&方案出炉,10大创新试点敲定时间表;C919大飞机总装下线、要害半导体设备获国际重复订单,创新个案精彩纷呈……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总书记去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这番讲话,正在成为上海发展最鲜明的航标。咬定创新不放松!在历时一年调研的基础上,上海立足国家战略,高起点策划,系统化推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 创新引领上海未来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深入把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通过发展动力的转换,真正使创新驱动成为主动力,使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结构更优、更可持续。



谋得早、转得快、调得实



这个春节,上海杰事杰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杨桂生过得颇为舒心:& 老订单在手,新订单又来,预计节后情况还会更好。&更让杨桂生乐观的,是周围环境的悄然转变:&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坐下来谈创新,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2015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7%,超过900亿元;新增外资研发中心15家,总数达396家,数量稳居全国之首。



大手笔的创新投入,换来GDP& 含金量&不断进步。2015年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达到5519.5亿元,是5年前的1.9倍;第三产业比重达67.8%,三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90%。



面对经济下行,上海的从容淡定,首先源自于& 谋得早&。



2014年,党中央向上海& 交任务&:&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此为上海市委& 一号课题&,深入调研,摸清家底,找准短板,22条领导意见去年5月对外颁布。



其次是& 转得快&。尽管稳增长压力宏大,2015年上海仍淘汰各类落后产能1236项。在提前1年完成& 十二五&目标的基础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再降4%。



再就是& 调得实&。2015年上海在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成了国家蛋白质中心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



以创新为引擎,& 动能转换&的成果不断浮现:今年年初,上海的北斗导航初步建成六大利用系统,本土企业持续中标国家骨干网设备招标,商业化远景令人振奋。近期召开的上海& 两会&提出,今年上海要建设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



& 在投资增速低位运行的情况下,上海经济仍保持了6.9%的安稳增长。这阐明,只有把发展动力转换到创新发展上来,才干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说。



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



& 没想到我竟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后在上海创业更有动力了。&去年下半年,美籍华人、上海亲合力生物医药公司总裁刘辰,领取了编号为001的海外人才工作居留允许《推荐函》。凭借此函办工作签证满3年后,可申办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以往,只有入选国家& 千人打算&的外国专家才有词攀类待遇。



上海全市高低已形成共鸣: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说,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必须用好人才这个最重要、最可贵的资源,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远者慕,使上海成为天下英才施展才干的舞台。



统计显示,自2015年7月上海人才新政出台到年底的半年内,上海共受理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234人,较之前6个月大幅增长800%。



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而言,目前企业海外引才中可享受& 绿卡&新政的人群,比以往扩大了约3倍,基础实现了对核心高端人才的全笼罩。



与此同时,通过在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户口和直接落户方面的突破,一个梯度明晰的国内引才政策系统在上海逐步成型。针对五类创新创业人才,上海在严格调控人口之际& 大开绿灯&——从2015年11月新政细则实行后算起,在上海居住证达到标准分值并审核通过的有2000多人,申请缩短居转户年限的超过100人。



引才的同时,上海着力孵化、造就本土的创新创业之星。目前,上海全市共有众创空间450余家。全国首个区域众创空间联盟在沪成立,苏河汇成为新三板众创空间第一股……& 要让众创空间成为潜在创新人才的摇篮,以及创新与创业联合的有效载体。&应勇说。



空间是基础,动力是要害。对于创新人才,事业勉励很重要,物质勉励也不能缺位。让创新人才& 名利双收&,这是上海人才新政的明确指向。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根据人才新政进行改革,容许不低于70%的转化收益归属团队。2015年该所共有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金额超8亿元,达到前5年转化总额。& 激发科研队伍创新热情,就是要让成果转化收益和科研人员利益紧密捆绑。&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说。



清障碍、奏和弦、供给给



实现创新驱动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创新生态系统,上海的选择是& 始终以制度创新为重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力求重点突破、满盘皆活。



& 张江高新区有两类企业特别多:新药研发和互联网+。前者创造价值但不创造产值,后者估值高但产值不高。解决他们在高新技巧企业评定时的艰苦,政策还有改良空间。&近期举办的上海& 两会&上,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团体总经理陆晓炜& 锋利&发问。



决策者对此毫不避讳。& 一些采用新模式、新业态的企业在经营允许、出口退税、高新技巧企业评定和行业监管等方面,碰到了各种问题。这阐明越是推动创新发展,越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越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法。&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现。



在为创新创业者扫除各种人为的障碍方面,上海不遗余力:去年全市共取消和调剂行政审批354项,试行集中登记和一址多照登记方法,大幅降低创业成本和准入门槛。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25.4万家,新增注册资本同比增长67.6%。



前端的& 准生&环节放宽了,后端的& 雨露&滋养就要跟上来。继人才之后,去年上海还发布金融支撑科创中心建设20条意见。支撑上交所筹建战略新兴板,上海股交中心推出科技创新板;支撑众创空间等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开展合作,创新投融资服务……



&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有助于激活区域的发展潜力,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上海市金融党委书记孔庆伟说。



在教导、司法、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上海的制度环境也正产生& 润物细无声&的变更,共同为科技创新奏响和弦音。



这些变更,遵守同一个理念:良好的综合环境,是一种有效的制度供给,有利于进步全部供给系统的质量。& 环境是上海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持续强化。&决策者对此已有清楚论断。



& 展望十三五,创新发展要落实到上海的发展战略转换、产业发展方针、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才政策等各个方面。&杨雄说,争取到2020年,在上海形成全球科创中心的基础框架,为全国的创新发展趟出一条新路。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