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自律的孩子和不自律的孩子 原来差距这么大

在沪上学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却很难。为什么孩子一回到家只是想着看动画片或者找小伙伴玩耍,而不是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父母要教导孩子一种“先苦后甜”的思想观念,而不是“享乐主义”为先,并且加以监督和深化,让这种思想变成孩子内在的一种行为模式,这样孩子就会“自律”。

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爱拖延?用催促、惩罚、奖励的方法对他们都不管用?自律与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做事不拖拉,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1.不自律的原因
不自律一般是从孩子小时候培养出来的,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还深受不自量力的困扰的原因,因此,自律要从娃娃抓起,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律的原则——先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承受痛苦,然后再享受快乐和舒适,避免眼前的快乐和舒适所带来的后续问题和痛苦。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却很难。为什么孩子一回到家只是想着看动画片或者找小伙伴玩耍,而不是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父母要教导孩子一种“先苦后甜”的思想观念,而不是“享乐主义”为先,并且加以监督和深化,让这种思想变成孩子内在的一种行为模式,这样孩子就会“自律”。
2.错误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也分好坏,最恶劣的教育方式莫过于棍棒教育,责骂和体罚的背后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还会起到负面作用,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就违背了自律的原则,强权之下有多少“自愿”是被迫的?所以,想要孩子自律,就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而不是通过专制的力量。
3.培养孩子自律能力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父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一个不耐烦就对孩子说:“不管你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些话无疑是让孩子自律的反面教材。
真正聪明睿智的父母是不会这样做的,恰当的督促、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惩戒和责备都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那如果孩子犯错了要怎么办?逃课?撒谎?打架?赖床?这些又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然后教育,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教给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样长久下去,孩子就会有自动避免那些错误,渐渐地也就有了自律的能力。
此外,在让孩子自律不等于“放弃”孩子,而是一种“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自己做得很好的心态!”要让孩子觉得我是在被爸爸妈妈关爱的情况下而自律的而并不是迫不得已的自律。“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电脑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家长头疼的问题。对大多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他们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么做什么,没一点计划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终,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止孩子管不住自己,大人也是一样:
“早起时跟自己说:倒数三十秒,数完就弹起来。然而数到15就睡着了……”
“就写完这段话我分了三次,中间还分别刷了一次朋友圈和吃了零食。”
想减肥,管不住嘴;想运动,迈不开腿,想早睡,还是躺在床上刷起手机…
我们都知道:自律性所体现的自制力,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它将决定着一个人日后的学业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每个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关。
1
自律究竟有多重要?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这样说过:“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自律则自信,自信则自由。乔帮主每天四点起床,九点前把工作做完,正是他这种极强的自律,让苹果开创了一个智能手机新时代。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这样写过:“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俞敏洪也说过:“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我们都知道:自律性所体现的自制力,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它将决定着一个人日后的学业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每个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关。
然而对大多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

他们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么做什么,没一点计划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终,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