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自律的孩子与不自律的孩子就连基本的生活差距都这么大

在沪上学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而是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件东西(或者很想做这件事),但这不在我们计划之中。我答应你,我们商量一下什么时候买,你为什么一定要买,你是否需要这个东西好吗?然后我们再定下来什么时候给你买。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这样说过:“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自律则自信,自信则自由。乔帮主每天四点起床,九点前把工作做完,正是他这种极强的自律,让苹果开创了一个智能手机新时代。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这样写过:“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俞敏洪也说过:“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为什么自律的人生,可以像开了挂一样,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不能全部都要。
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体型,维持身体的健康,你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你不能肆无忌惮地吃麦当劳和肯德基;
就像你想要成为学霸,拿到奖学金,那舍友半夜三更还在玩游戏,谈恋爱煲电话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纵;
就像你毕业后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那你必须在周末的时候,继续加班研究自己的感兴趣的领域,同事发起的聚会,你都得加以拒绝。
这个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须有所放弃。
但人做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十分厌恶损失带来的阵痛感。
一个人得了2000元钱和丢了2000元钱对内心的冲击,哪个更大?
显然,丢钱冲击更大,真可谓“相同得失,不同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得失,“失”的影响是“得”的两倍。
由此看出,人对损失更敏感。这就是“损失厌恶”。
基于这样的一种本性,很多人不断被它牵着鼻子走。
于是我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垃圾食品,一边幻想自己拥有八块腹肌;
一边和舍友通宵达旦地LOL,一边期盼着期末考试可以门门功课都过90分;
一边和同事周周出去KTV游山玩水,一边希望自己能够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
这样的痴人说梦,你不知道做过几次?
成年人尚且如此,那么那些孩子呢?
自律的孩子各有各的幸福和满足感,不自律的孩子却大同小异。
明明有一大堆作业要做,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会,翻箱倒柜的找吃的,玩手机,看电视,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到了实在不能再拖的时候,猛然醒悟,奋笔疾书,最后草草了事。
这样一来,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每当要考试时,又后悔不已,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有努力一些,后悔那些白白浪费掉的时间。
等到下一次,又一样的管不住自己,又是一样的后悔,于是陷入了不自律的无限循环。
科学家将孩子的3-6岁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将7-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已形成。
事实上,在孩子的性格、习惯尚未形成时,家长做一些必要的干预,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其实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将伴随、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觉不用大人管,省时省力,又省心。
其实父母在孩子童年时做出一些努力,掌握一些方法,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是最好的捷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某个领域的成功,因为生活总是充满诱惑,让人无法坚持目标。
培养自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延迟满足”。
人的大脑有两个区域,一个是大脑边缘系统,它要求人们获得及时满足;
还有一个是前额皮质,它帮助人们设定目标,计划达成目标的方式。
大脑有点像我们的肌肉,练得越多的部位越活跃。
一个人的大脑若是边缘系统活跃,他就很容易被情绪控制,行为倾向于及时“及时行乐”;
若是前额皮质活跃,他就更容易控制自己情绪,让生活更有计划性,不被眼前享乐诱惑。
所以,越能够控制自己人生的人,也有计划性和执行力,也就越容易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自律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能力。
父母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锻炼他们的自律能力,从平时“延迟满足”这种行为开始锻炼。
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将享乐推迟,先完成自己的目标(或者阶段性目标),再去“好好享受”。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编在这里分享几个小技巧。
1. 让“等待”成为一种习惯
让“等待”成为一种习惯并不难培养,一日三餐、吃零食、玩游戏都能培养到这个习惯。
比如,父母要给孩子设置一些固定的生活习惯:早上、中午、晚上吃饭时间,每天吃零食时间,每天玩游戏时间......
只有到了某个时间孩子才能做某些事情,不到这个时间,只能“等”。
想培养孩子这种习惯的父母,需要给孩子设置时间上的规矩,并且要坚持这些规矩。(那到底怎么定规则才最有效呢?提醒您点击本文开始的音频哦!)
2. 让孩子学习“等待”的辅助技能
让孩子学会看时间。
当一个孩子会看表、看日历的时候,时间就变得有“形”。
能让孩子看见的和感知到的时间流逝,会让等待变得更有计划性。
(在培养孩子高效的性格力量课程中,我们也有讲如何提升孩子的时间感知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有计划地高效做事,等等。)
让孩子学会存钱。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存钱。
给他买一个存钱罐,让他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设立一个“金钱目标”,自己去完成。
记住,所有的辅助技能其实是在教孩子将一个大目标,分解到很多的小目标上。
3. 启发关于“等待”的思考
在孩子要一件东西或者想要玩游戏之间,父母并不是只有选择“同意”或者“拒绝”。
而是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件东西(或者很想做这件事),但这不在我们计划之中。我答应你,我们商量一下什么时候买,你为什么一定要买,你是否需要这个东西好吗?然后我们再定下来什么时候给你买。
如果您听了此文开篇的音频,您一定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时我们要坚持的原则。
4. 引导“等待”的奖励计划
当孩子很想要一件东西,或者很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用奖励计划让他们将满足延迟。

比如:孩子很想买一个玩具,父母可以告诉他,如果你能等到下周再买,我们除了送你这个玩具,还能带你出去玩一趟。但如果你现在就要,那就只能得到这一个玩具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