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拥有聪明、敏捷的大脑,可不少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孩子不喜欢提问,也不喜欢动脑筋。这可急坏了不少家长。要想孩子聪明好学,还得养成动脑的好习惯。本期家教课堂,柳州家教163微课堂的李蓓蓓老师给家长们支招,培养孩子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
孩子提问,家长不应直接告知答案
“孩子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是有一些不耐烦的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虽然这样做的确可以打发孩子,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没有好处。”李蓓蓓说,在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当孩子提出“为什么”或希望家长帮忙解释问题时,一些家长会表现得很不耐烦。殊不知,如果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会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李蓓蓓建议,培养孩子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应启发孩子,提醒孩子运用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或者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会非常有成就感。
其次,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家庭互动,开展智力游戏比拼,家长和孩子轮流做主持人提问,设立一些奖品和奖励措施。为了增强学习气氛,可以请亲朋好友或者孩子的小伙伴参加,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勤于动脑的乐趣。
多为孩子创造勤于动脑的环境
“有些家长还遇到过这样的困难,孩子不喜欢提问,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蓓蓓说,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家长可以主动创造问题提问孩子,也可以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问题,或者在家庭遇到疑难问题时主动与孩子商量,这些方法都可以促使孩子主动思考。
如果孩子不爱动脑,甚至对此有抵触情绪,除了上述方法,家长还可以通过鼓励,帮助孩子建立动脑思考的习惯。“孩子在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之前,需要家长支持和鼓励。”李蓓蓓表示,为了培养孩子勤于动脑的习惯,家长应该经常创造让孩子思考的氛围,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因为让孩子集中精力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可有效帮助孩子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简介:柳州家教163微课堂由柳州市妇联主办,柳州市家庭教育学会承办,利用微信平台创建“互联网+家教”新模式,为家长朋友提供科学的家教理念、知识方法。如果家长朋友有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咨询,欢迎拨打晚报热线2821100,晚报记者将邀请家庭教育学会的专家为您解答。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父母在生活中看到新鲜的事物要多给孩子讲一讲原理,让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父母也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成为爱动脑的好宝宝。
& 喜欢动脑筋思考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求知的欲望,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这些孩子更加热衷于学习与求解,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可以说,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等于给孩子的能力安上了“驱动器”,在未知的驱动下,孩子的学习效益必定高人一等。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动脑筋思考,多提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 向孩子提出问题时,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如果问题提得过难或过易,都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当孩子圆满地回答了家长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时,他会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家长还可以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或在家庭遇到疑难问题时去和孩子商量。这些做法,可以促使孩子主动思考。
& 平时,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交谈,通过交流激发孩子思考。但是,要注意的是,讨论问题时,要尽量谈一些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无论是当孩子碰到问题时,还是给他们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家长都要引导孩子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发现新的具有创造意义的解题方法。
& 一个成功的家长,总是善于引导孩子去动脑、去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了孩子思考与发现的积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独立了起来。
& 一、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 “兴趣是*的老师”,孩子若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呢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孩子,要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趣去影响孩子。同时,父母还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动脑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