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的父母是名牌大学毕业,夫妻两人是高学历高智商,工作能力出众,事业也是十分成功。自从有了孩子后,正正妈妈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
在正正的教育上,妈妈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从正正牙牙学语开始,妈妈就给他定制了一套“完美”的学习计划。天天给孩子读唐诗,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轮流跟孩子说话,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孩子的确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正正在入园测试中的表现几乎令老师和其他家长震惊。正正妈妈在自豪的同时,对正正的教育更加严格了。
大到学习文字会话,小到生活点滴,妈妈对正正的要求相当严格。正正有一点不合标准,妈妈就立刻给他指正,要他重新再来一遍。如果重新做还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正正就会受到惩罚。虽然妈妈不赞成体罚,只是象征性打下屁股,或者取消看电视或者去游乐园的机会,但是妈妈认为,对孩子严格要求会让孩子越来越出色。
然而事情的发展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正正自从上了小学后,不仅各方面表现平平,没有一点突出之处,甚至有了厌学、自闭的倾向。他不喜欢与同学老师交往,性格内向,又很倔强,凡是喜欢跟老师对着干,很难管教。老师们听说过他在幼儿园的表现,都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怎么越长大越不行了?”
像正正妈妈一样对孩子的教育呕心沥血的家长不在少数,可是大多结果都与正正一样:孩子不但没有越来越出色,反而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越来越难以管教。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一切都是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惹的祸。要知道,孩子不是一块石头,你想怎样雕刻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孩子也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然而过于严厉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只一味强调家长的权威和期望,最后只会令事情走向相反的一面——孩子愈来愈叛逆,性格和学习上都出现问题。
这样的情况常常会让家长产生无力的焦灼感:为什么自己越用力,孩子越不行?其实教育并非单纯的管制,如果家长只要用力地去管教孩子就能管好孩子,哪里还会出现“不成材、不成器”的情况呢?试想一下,整天面对权威,毫无平等可言,没有自主意识和自我见解,这样的孩子,除了压抑和不快,哪里还会有什么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呢?
我们先讨论一种很常见的理念:应该对孩子严厉些。很多人害怕溺爱孩子,转而对孩子严厉或者过于严格。这样的确不娇惯孩子,却不小心成为一种新型的包办和溺爱。
什么叫做包办、溺爱?包办式抚养是指该由孩子决定的事由父母代替,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孩子做,由父母包办的现象。再看看过于严格或者严厉的表现:过多控制孩子,什么都干涉孩子,较少让孩子自己做判断和选择;孩子必须严格按照父母的要求、规矩、计划安排来;如果觉得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就坚决拒绝;逼迫孩子做父母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最好的“管”就是“不管”。给孩子适当的自由,适度的空间,不要全包揽。过度的管制只会让孩子厌烦、苦闷,最后慢慢变得不听话、叛逆、没有自信,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有人误以为严厉的育儿方式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其实不然。论语所说:“以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每个人都不喜欢被别人严厉对待,那为什么会认为该严厉对待孩子?
对孩子要求过严的后果
家长对孩子要求太多、太严,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的弊端,这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不妨来总结一下:
1.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会扭曲孩子的人格和心理。
孩子本应是天底下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人,可如果父母要求太多、太严,而孩子的能力有限,这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孩子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没有放松的时间,没有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个不能自主,没有足够自由的人,其人格和心理就难以健康发展。
比如从小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出现强迫症、焦虑症等,对自己和别人都过于苛刻,爱计较一些琐碎的小事,还有一些人会有其他一些怪癖。
2.对孩子管得太多、太严,孩子就无法学会自律和自立。
对孩子管得太严,要求地过多,孩子就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应付父母,如何欺骗父母上,就会太过在乎父母的意见,而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一生都会被套在父母为他设置的圈里,难以迈出来,这样的孩子注定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
不要对孩子要求得太严、管得太多,不要担心这样孩子就会学坏,就会不懂得上进。只要家庭氛围健康,父母做好榜样,注重教子做人,孩子就不会学坏,反而学会了自主、自律和自立;对孩子管得太多、太严才会把孩子逼坏。
对孩子要求过严的后果
3.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胆小、懦弱。
从小父母对自己要求得严,这样的孩子大多一生都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因为他们的个性完全被压制,不敢展现自己的本性,事事都有顾虑,总害怕被批评和指责。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比自己高大很多、强壮很多的“巨人”,对自己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到,就要受到“巨人”的指责和打骂,孩子能不害怕吗?长期如此,孩子能不胆小、怯懦吗?
很多家长就是要让孩子怕自己,结果孩子是怕你了,但也更怕外面的人和事了。孩子从小被成人吓怕了,会逐渐形成胆小怕事、遇事退缩的人格特性,即使成年后,也没有勇气与人对抗,与困难对抗。
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孩子就不敢犯错误,从而错失了很多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慢慢变得无能和不正常,一旦犯了错误就不敢承担责任,就会撒谎、逃避和推脱,慢慢就会变得没有责任心和缺乏诚信。
4.从小对孩子过于严厉,很多孩子会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变得更叛逆、更堕落,亲子关系更糟糕。
谁都不愿意被管得太多,谁都不愿意总听那些批评指责的话,谁都不喜欢对自己严厉、苛刻的人,孩子当然也是如此。
如果你非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亲子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就会造成很多亲子冲突。
家长对孩子管得很严,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害怕家长,会被动地听家长的话。可到了青春期,一些孩子就会变得非常逆反,虽然他在外面还是会胆小,但在家里会突然变得很厉害,和家长针锋相对,好像是要告诉家长:“你再也别想管我了,我现在长大了,我不怕你了。”家长管得越严越多,孩子就越叛逆,越要和家长对着干,你让他怎样,他就偏不怎样。
对孩子要求过严的后果
5.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只会培养出综合能力和情商低下、社会适应不良的孩子。
我们在前面说过,家庭氛围宽松,孩子才能自由的玩耍和交友,才能学到生活中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经验,才能接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丰富多彩的知识,了解到生活中很多有趣、奇怪的见闻,才有机会去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父母要求过严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在很多方面经验不足,能力欠缺,不擅于与人交往,也没有乐趣和特长。这些都会让孩子社会化不足,社会适应不良。
6.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培养出缺乏主见,没有个性的孩子。
如果家长过于强大,对孩子管教严厉,从小什么事都得听家长的,孩子就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敢有自己的意见和主见,慢慢地孩子也就懒得去思考,更不会去主动地想办法,因为想了也没有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会慢慢地同化了父母的价值观,习惯了听父母的,成人后也会是一个不会独立思考,没有主见,不敢自己做主,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不会去为自己的爱好、事业和幸福努力奋斗的人。
对孩子要求过严的后果
7.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和婚姻质量都变得糟糕。
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比较多,经常命令和指责孩子,孩子长大后也会习惯于苛求别人,习惯于挑剔和指责别人。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尤其是严重影响着将来的婚姻关系,使孩子的一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8.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培养出的孩子会比较刻板和过于老实。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过多的要求就像套在孩子身上的一层厚厚的壳,不能这样说,不能那样做,孩子的想法和个性严重被压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都会比较刻板,不够灵活,不会变通,难以适应现在的社会生活。
9.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无法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有创新精神、有想象力、有思想和主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灵活变通,最好再有点幽默感的人,而严格的教养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将于上述的品质都截然相反,这会使得孩子在未来的社会处处碰壁、痛苦不堪。
对孩子要求过严的后果
10.从小对孩子过于严厉,孩子的童年不快乐,一生都不快乐。
孩子小时候不能自由地玩,不能放松和休闲,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就会感到痛苦和压抑,性格也变得内向、沉闷和忧虑,童年不快乐,一生都难有快乐的心境,小时候不会玩,不会找乐子,长大后也不会玩,不会放松和享受生活,不会调节压力,总是那么忧愁、严肃和刻板,不够灵活,更不会幽默。这样的人承担不了大责任,也难以走得远。
11.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缺乏活力,精神萎靡。
童年的时候正是活蹦乱跳、自由自在,尝试多种生活经历,同时也不断地犯错误的时候,这就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对孩子管教严厉,孩子不能自由地成长,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压制孩子的成长,孩子就会缺乏活力,变得暮气沉沉,顾虑重重,沮丧颓废,精神萎靡,胆小怯懦,无法振奋。这样的孩子将来注定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是没有希望的,这比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还要糟糕得多,即使是一个屡次犯错的人,只要有一天他成熟了,或者有什么事让他觉醒了,一旦走上正轨,他还能做得很好、很出色,最起码他们干于尝试,他们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生龙活虎,为什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