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父母的格局代表着孩子未来的走势

在沪上学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老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并不是凭空说的,其实在心理学中也有提到: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高大的男性形象。而在家庭中妈妈处于强势地位,爸爸自然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经常见到妈妈批评指责爸爸,儿子作为男性必然是和爸爸站在同一地位。

一般情况下,家庭是一个天平,若是妈妈强势,那么爸爸必然会懦弱没有主见。而强势的妈妈必然会对家庭的任何事情做出自己的判决,否定爸爸的判决,或者是批评指责爸爸,这样下去就会慢慢的在孩子心中弱化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
这是关键所在,因为一旦家庭的天平失衡,那么在养儿育女方面难免会失衡,出现偏差,会教育出懦弱的儿子和骄纵的女儿也只是时间问题。
有其父必有其子
老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并不是凭空说的,其实在心理学中也有提到: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高大的男性形象。而在家庭中妈妈处于强势地位,爸爸自然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经常见到妈妈批评指责爸爸,儿子作为男性必然是和爸爸站在同一地位。
因此当妈妈奚落爸爸的时候,儿子会不自觉地带入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也是这样的人,而且为了不像爸爸那样受妈妈的批评,还会尽可能的找机会表现自己的恭顺,因此会逐渐的成为一个懦弱的孩子。
孩子长大后,这种性格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孩子懦弱的性格会让他不敢去主动与人交往,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
有其母必有其女
有其父必有其子,下一句便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其实这句话说的是孩子对父母的认同心理,若是妈妈爱唠叨,女儿多半也爱唠叨,毕竟妈妈去哪经常带的是女儿,所以女儿受妈妈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强势的妈妈面前,女儿一般会是两个极端,要不像妈妈一样强势,要不就会懦弱、自卑、没有主见,其实不管是哪种极端,在以后的家庭中都会带着妈妈强势的影子。
因为见到妈妈对爸爸太多愤怒的情绪,当女儿长大后,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之中,就会变成和妈妈一样的强势,对家庭的和谐来说,是有极其大的破坏力。
这也是一种循环往复,孩子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继续着以前的生活,可能自己完全没有察觉到,但是等到孩子们逐渐长大,就会从中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小时候总对父母说:“我长大后一定不会成为你这样。”但事实是,孩子长大后却变成了父母的样子,因为走的每一步,都是带着父母的痕迹,这种执念越深,痕迹也就越深。
带着这样的痕迹成长,对于孩子以后的生活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好的影响,父母若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应该去做出改变。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改变这一现象是很难的,想让强势的妈妈变得不强势,想让懦弱的爸爸变得不懦弱,基本上不可能做到,况且很多父母也并不知道自己身上存在着这些问题。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强势的妈妈都会教育出懦弱的儿子和骄纵的女儿,只要父母教育得当,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不要在孩子面前奚落、批评爸爸
既然是家庭天平倾斜,那就想办法把天平摆正,在孩子面前要给爸爸该有的家庭地位,会让孩子对于父母的认知是平等的,不会出现偏向某一方的表现。另外有什么争执的时候也尽量避开孩子,这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家庭的和谐。
2、父母给孩子足够的自我空间
如果妈妈的性格和爸爸的性格都是很难改变的,那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给孩子更多的自我空间,不过度的侵占孩子的空间和自由,也会让孩子的有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能最大程度的保持自己的性格,不被父母影响。
若你是强势的妈妈,请一定要改善自己的性格,尽可能的温和的待人处事,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这么做都是值得的。而且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都会变得柔和了很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最早模仿的对象,是对孩子影响最深、 影响最大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进而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影响。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就要成为那个样子的人。
01
父母修养好,孩子有教养
教育来自生活的点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正如卢梭所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义重大。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语,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 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父母也应做到有修 养。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年幼的孩子会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获得一种与父母共通的安全感。随着时间变化, 久而久之,这种模仿逐渐内化成孩子的性格。
如果父母表现出的都是缺乏修养的行为,那么孩子通过模仿这种行为,也会变得缺乏教养。
父母以身作则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 后,品德是否高尚、处事是否得当,这一切的意义对孩子的人生而言,要远大于遗传智力的影响。
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以修养育修养,以品德养品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首先做到。
02
父母有格局,孩子才能优秀
“格局,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构,它昭示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是一个人内在 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的眼界与格局,决定孩子世界的宽度。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长远。
作为父母, 不能只关心孩子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 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层面关心自己的孩子。
养育孩子,不是只有“养”还要有“育”。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父母更应考虑的是 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拥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创造各种可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视野和态度。成为父母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 有大格局的父母不会把所有的劲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给孩子独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也不能急于一时。养育子女,让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 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光宗耀祖、挣大钱、买大房子,如果父母的格局眼界局限于此,孩子的格局也会受到限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