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用言语来攻击他人,特别是孩子心灵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容易受到影响。那么为什么这些语言暴力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呢?
1.言语侮辱的影响
当孩子受到情绪伤痛的时候,他们的神经系统承受到的痛苦和身体一样严重。大脑处于发育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对于言语暴力调节的能力远不及成年人。
据有关专家调查表示言语暴力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的胼胝体、海马回和前额叶三个区域。这是三个区域分别影响到孩子的动机传递、感觉和认知信息,情绪管理以及思考和决策。轻度与重度的言语侮辱都会损伤到孩子的大脑发育。
当孩子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中时,他们的需求经常被剥夺,这时候大脑就会自主转换至一个“求存模式”。大脑经常处于求存模式的孩子,在成长以后也会很难改变之前谨慎、胆怯、吝啬的性格。
2.坏影响很难消除
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一时激动而产生的言语暴力,可以用爱意的言语抵消。所以,父母中如果有一方情绪很激动,经常辱骂孩子,那么也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那些温柔的时候是无法来抵消孩子受到攻击时的心理伤害的。
3.故意侮辱更严重
故意性质的言语侮辱远比无意间的中伤更加严重,相比后者,它痛苦持续的时间更久,程度也更加严重。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经常受到来自身边人的故意言语攻击,一定要及时地制止,不然将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无法估计的恶劣影响。
4.孩子会变得自卑
经常受到言语侮辱,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经常会在内心不断地责备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当孩子在这种成长路上不断受到外界的指责与批判,他们消极的一面就会不断地扩大,容易将自身置于一个“反自我”的模式之中。
所以家长孩子成长的路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可以经常鼓励与赞美孩子。这样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勇敢。当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或者不用心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一般会说一些侮辱、讽刺性的话语以希望激起孩子的羞耻心,以此期望孩子奋发向上,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但是,事实却往往相反,这些带有侮辱性的语言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自卑、自责或者叛逆、抵制等不良心理。
典型的话语主要有:“你太笨了,怎么就学不会呢!”说多少遍了,怎么不长记性!”“太没用了,就知道哭!你就是一个废物!”“你长脑子了吗?作业忘了,你怎么不忘记吃饭啊?”
我们拿“你太笨了,怎么就学不会呢!”这句话来分析一下孩子的理解。当孩子学习某一种新技能的时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比如,孩子学习使用筷子,是大脑下一个指令然后由手指去执行,这就是大脑和手指以及手指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的过程,协调的过程肯定会有很多次失败。假如,孩子经过很多次的失败后依然还没有掌握这项技能,而父母却来一句:“你太笨了,怎么就学不会吧!”这时,孩子接收的信息是“太笨”和“学不会”,在他的潜意识中就会产生“学不会”是因为“太笨”的念头,“学不会”使用筷子和自己“太笨”就成为他对学习这项技能的直接理解。从而,孩子就会产生对这项技能的自卑和抵制情绪,甚至影响孩子学习其他技能的动力。
可以说,诸如以上侮辱型语言暴力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它会让孩子在学习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不是解决的方法,而是无法解决的借口。因为,父母从小就告诉孩子“你不会”“你太笨““你是废物”等负面的思想,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感觉到自己做不好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因为自己不具备先天条件。
(2)贬低型语言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最独一无的。所以,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不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高度,父母就用一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常常通过说一些贬低性的语言发泄对孩子的不满,表达自己的失望。甚至,有时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采用挖苦、夸大的语言。
相信很多人在童年时期都听过诸如“真丢脸,这都做不好!”“你看× × ×比你小,都已经会······你怎么不会?”“你为什么总是做得没有× × × 好好?”“你如果有××家孩子一半好,我就知足了!”“你根本就不是×××的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笨的了!”“你要是能× × ×,太阳从西边出来!”“你是男孩子,怎么连女孩子都不如啊?”等这样贬低型的语言。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说一次或者两次的不如意就能够判定孩子不用心或者不聪明。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对数字比较敏感,有的孩子对语言比较敏感,有的孩子对艺术比较敏感。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天赋进行相应的教育。当孩子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学习不理想的时候,父母却拿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这时,孩子的理解是自己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就连自己有天赋的领域也会丧失自信。
可以说,与别人家孩子做比较是大多数父母常用的贬低型语言暴力,同时也是非常容易给孩子造成终身伤害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