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如何避免语言暴力父母最不该对孩子说的话。大人们都希望孩子赶快长大,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早点解脱。但是随着年纪增长,孩子也会多出一些“毛病”,比如变得不听话、变得爱顶嘴等等。三好网高中家教班老师知道有些家长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不好,但事实上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好说话的内容,那么就可能会伤害孩子,从而导致其不愿听话。
一、家长不宜说孩子哪些事
&家长和孩子交流时不要说的事情
1、丢脸的事情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丢脸出糗的事情,这是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或者熟练程度不够 ,因此,对于孩子自身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件伤心的事情。如果家长拿孩子丢脸的事情来说,只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尴尬,自信心受到损害,甚至感到自己备受他人嘲 笑,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是不好的。
2、做不好的事情
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行为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会有区别,可能有些孩子很早的时候就什么都懂的,可是有些孩子却发育比较迟缓的,所以别人会的东西,自己孩子却总是学不会。家长不可以拿孩子总是做不好的事情来说, 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伤害。
3、隐私的事情
大人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秘密,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有想要藏在内心深处的小隐私。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拿孩子的隐私事情来说,那么这会使孩子对家长失去安全感,而且自尊心也受到伤害。
4、被打骂的事情
孩子犯错,家长就应该适当惩罚并且正确引导教育,这样才能起到知错认错改正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被打骂的事情拿来说,那么会让孩子感觉更加难受,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产生叛逆心理。
二、家长该如何尊重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孩子,虽然孩子的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那么不仅不利于 孩子的成长发育,还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因此,家长要懂得正确尊重孩子,平时多放下身段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对孩子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才是尊重 孩子的做法。语言暴力不仅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对于至亲至爱的人,有时候我们也会有意无意的说出一些话伤害对方。
语言暴力最常见的就是发生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据报道,有超过半数(51.2%)的父母,曾用恐吓的方式管教孩子。当父母情绪不佳时,儿童最容易成为迁怒的对象。
也许父母的语言暴力不是故意的,只是想威慑孩子,教育孩子,但这种方式往往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以爱为名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它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孩子的心灵,在孩子以后更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恢复。
01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过一组海报: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
天天毛手毛脚
你真是个闯祸精
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
看完这组海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心里很久不能平静。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变成了那个既委屈又无助的孩子。那个因为打破一个盛满油的碗被母亲吼“你还能干点什么”的孩子;那个因为数学不及格被父亲说“没出息”的孩子......
时隔多年,想起来,依然会隐隐的疼痛。而我的父母,却并不觉得那些话是对我的伤害。并且对这种语言暴力所造成的后果,视而不见。
02有一个亲戚家的女儿,潇潇刚三岁的时候,经历着第一个叛逆期,经常不听话,怎么说都不听。他们家有个洗澡的玩具是个长颈鹿的造型,它的头掉下来了,潇潇妈妈用黑皮筋给系上了,可是潇潇看到了非常害怕,妈妈便收了起来不让她看见。
后来它却成了我吓唬女儿的工具,当无论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的时候,我就搬出这只恐怖的长颈鹿,对潇潇说:“你再不如何如何,长颈鹿就要来了。”很奏效,但是到了后来发现潇潇很胆小,总害怕黑暗的角落里有什么吓人的东西。
这也属于语言暴力,它已经对潇潇的心理造成了一些伤害。不断地用孩子恐惧的东西来恐吓孩子,让孩子产生莫名的恐惧感,对孩子的内心成长造成了阻碍。
确实在我们身边,对那些调皮或犯了错误的幼儿,有些家长往往施以恐吓。虽然暂时把他们管住了,但并不能阻止他们再犯。这是因为威吓本身并没有对其错误行为及危害进行剖析,因而幼儿对错误行为及其危害难以形成正确认识,其约束力自然极其有限。通俗的说也就是,恐吓不但没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语言暴力,就是这么无形。后果真的会像海报所表达的那样:语言伤害影响孩子的一生。
03常常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会非常容易自卑
很多父母生气时,都会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比如之前提到的:
海报上提到的,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说的:“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而在下次失败的时候,这种批评声音便会在孩子脑海中反刍式的喋喋不休:“天天毛手毛脚,你真是个闯祸精”“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语言暴力不仅仅是语言会让孩子受伤,说话者的神态,动作,甚至父母咄咄逼人的气势,无一不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让孩子被这种暴力的噩梦困扰。所以,强烈呼吁父母教育或批评孩子时,第一原则一定是就事论事:指出孩子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讨论,或提供建议,引导孩子去改变。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把一个帽子盖下去,压垮自己的孩子。
04常常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
毕淑敏在《家问》中有一段文字写的非常好,她说: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他们是那样幼小,缺乏分辨的能力,以为这就是人世间的模型,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对待他人,将紊乱和不协调传染到更远的范畴。
在语言暴力下长大的孩子,爱自己这条路一般都会走的很辛苦。他们可能要比一般温暖家庭的人多两个人生功课:
一是努力去消除这种暴力对自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是警醒自己,日后不要成为这样的养育者。
“你真没用”这句话堪比“我不是你亲妈”
由此,对孩子的不理智行为:冷处理或者是立刻严厉的批评他。如果能够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这样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
05常常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对于生活在语言暴力下的孩子,这种渴望会更加的强烈。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种人,他们总是附和着周围的人,很少直接表明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也很少拒绝别人,哪怕别人的请求已经不太合理了。
这种人,一般与父母的关系都或多或少有些疏离,他们会通过附和他人来得到认可。但是因为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却更难融入大集体,也很难交到真正的知心的、亲密的朋友。
相信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爱之深,责之切。责骂他之前,请先想一想,我们脱口而出的每一句伤人的话,都会像钉在孩子心灵上的钉子。也许用爱,能慢慢把钉子拔除,但孩子心灵上的伤口是否也能愈合?愈合之后,那难看的疤痕是否也能抚平呢?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无弥补。如果可以的话,请不要在继续这种语言暴力了。不要再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而最差的脾气和态度却留给自己的孩子,否则后悔的人,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