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经常打骂孩子 孩子心理上会有什么变化

在沪上学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在责打孩子时,家长一定要切记不要当着外人批评、打骂孩子,这样是最伤孩子自尊了,也是最令孩子反感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在公众场合惹麻烦,父母应该先稳住孩子,告诉孩子做错了,然后回家再进一步教育孩子,或者采取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

曾经有人指出,父母是除了裁判外,最经常吼叫的、为数不多的“职业”,而喊叫的对象就是他们的孩子。且不说大吼大叫的初衷和原因,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一、大吼大叫会毁掉孩子的大脑: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大喊大叫或者大声责骂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有攻击性以及焦虑。如果长期对11岁以上的孩子吼叫,那么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伤害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做,不管孩子几岁,都会产生比同龄人更多的争吵。
可以说,父母的吼叫对孩子的大脑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处于舒服的精神状态时,大脑的神经传递素通过释放舒缓的生物化学物质做出反应,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增多。
那么当孩子听到吼叫的时候,大脑释放出的生化物质就会形成“战斗”、“逃跑”、“打架”的感知,让孩子作出此类反应,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二、大吼大叫会让孩子习以为常:
家长如果长期对孩子大吼大叫,那么孩子对于这种行为就会习以为常,渐渐的适应。如果孩子在被责骂的时候已经没有太多的表情,那么就说明孩子正在变得怯懦、内向和胆小。
这样的性格对他将来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家长应该树立榜样。要想让孩子听话和变得优秀,家长首先要成为优秀的父母,管理住自己的脾气。
三、更换不那么强硬的教育方法:
有的家长始终认为大吼大叫是权威的象征,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是绝对的,不应该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彰显。因此家长何不更换一种不那么强硬的教育方式?幽默比吼叫更能让孩子接受。
另外,在改变教育方式的同时,需要告诉家长的是,调整声音强度与音调确实是件好事。当孩子淘气或者可能产生危险的时候,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声音,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是并不代表着大声呵斥。
3、容易产生恐惧感
有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
原来,是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来抓你,让妖怪把你带走吧!”
开始孩子还闹,但父亲用妖怪来吓唬孩子,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
但从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逆反心理强
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 ”。
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犟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5、家长责打孩子需要顾及孩子的颜面

在责打孩子时,家长一定要切记不要当着外人批评、打骂孩子,这样是最伤孩子自尊了,也是最令孩子反感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在公众场合惹麻烦,父母应该先稳住孩子,告诉孩子做错了,然后回家再进一步教育孩子,或者采取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