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曾经经历过父母打骂的家长,沿袭了上一辈的教育方式,也会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些家长也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理所应当。然而,教育孩子还是需要讲求方式、方法。打骂教育不可取!
以下归纳总结了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几方面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家长及其关注的问题之一。成都新爱婴早教近来就被许多家长咨询: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小编就此问题展开叙述,帮助各位家长解决这一困惑。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是没有必要大动肝火的,家长应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试着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能够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
首先第一点,新爱婴早教提醒各位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要有坚定的立场,不能因为孩子的撒娇、祈求而让步,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孩子清楚什么事情是应该做到,什么事情不能做。
其次第二点,家长要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好朋友。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他们具备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动向,试着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认为他们很幼稚,只有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才能为孩子进行更好的引导。
再者第三点,新爱婴早教想告诉各位家长的是: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及时兑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对孩子没有言出必行,那么当家长要求孩子做事时,孩子也不会第一时间去做到最好的。
再然后第四点,家长不要在众人面前大声责骂孩子。要用理性的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而在众人面前咆哮,这并不能体现您的震慑力,而是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创伤,使孩子失去自信。
最后第五点,新爱婴早教提醒您: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当孩子对某一件事情产生兴趣时,家长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一事件给孩子带来的乐趣。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游戏、听他们喜欢的歌,看他们喜欢的节目。
经过了小编的综合分析,相信各位家长已经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了新的见解,而在孩子在小时候就接受早教教育,也许能给孩子带来更高的教育起点。成都新爱婴早教十分愿意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为宝宝选择新爱婴将会是各位家长做出的最好的决定!我们期待您孩子的加入!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孩子发烧怎么办 隔代教育的坏处 孩子看电视好吗 孩子吃饭慢怎么办呢 孩子人来疯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办
打骂孩子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吗
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打和骂(轻微的、温和的,偶尔的、经常性的)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产生误解。如果这就是家长对待他的方式,他将会用不好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另外,其实家长自己也不知道,对于纠正坏习惯,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打孩子只能将错误行为变成“地下行为”:孩子在父母面前装作很听话,再背后行事。因此,打孩子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