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慢慢的长大了,跟小的时候一点都不一样了。也不能按照小时候的教育方法来了,很多时候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不是像小时候那样那么听话了。如果我们说的事情是不对的,他会有一大堆的意见提出来,还会跟我们讲道理呢。
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好玩儿的,每次我们说的事情,他都会按照要求来做好。但是长大了以后就不一样了,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就像每天我会让他先把体育锻炼,做完再去看课外书。而孩子觉得他想把书看完了,然后再去做体育锻炼。如果一本书看到一半,他觉得根本不舍得放下手。
如果这个时候我强迫他的话,他会特别的生气。有时候还觉得他有点发脾气呢,反正他总在说,为什么总要按照我的想法来做,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呢?后来发现,如果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她也能把事情全部都做好。
现在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很多时候他都有自己的思想,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操作了。慢慢的,孩子也进入了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是有点叛逆的,如果我经常要求他这样做,他会有逆反心理,以后打算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如果他不喜欢的事情,我不会再强迫他。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小,有时候还胡搅蛮缠,实在没办法应付的时候,编个小理由欺骗下孩子,事情就迎刃而解。这种随便应付的代价,可能需要你日后花费几倍几十倍的时间来矫正孩子说谎的毛病。而且,孩子一旦明白他自己受骗了,很难再信任自己的父母。失掉了孩子的信任,后果不堪设想。
2.不要强迫他做不愿意干的事情
当孩子不乐意分享,大人强迫孩子将手里的东西,硬性塞给其他小朋友。当家里来了客人,逼着宝宝表演唱歌跳舞,以便展示自己教育上的小成功,甚至有的家长逼着孩子把饭吃光等等。家长干了太多逼迫孩子的事情。虽然我们可以利用父母的权利来迫使孩子服从我们,但是却不能够强迫他们必须按照家长的意愿成长和发展。要知道,简单粗暴强迫的后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想想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失去了安全感、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对事物浓厚的兴趣,全是逼迫惹的祸。
3.处理同样的事情标准要统一,不能出尔反尔
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假如你今天答应孩子可以这样做,明天又不可以,不但给孩子带来痛苦,更容易造成孩子思维、判定上的混乱。久而久之,孩子认为父母的规矩也是可以违背的,你的命令或要求会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不听话吗?不是,其实是你造成的。
4.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力他自己做
责任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过度保护监督孩子只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当孩子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引导他自己收拾。掉落的东西,让他自己捡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都让尽力他自己做。在家庭中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让他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战胜自己弱点、增长能力的信心。
5.不要向孩子传达负面情绪
父母心态平和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都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修行的过程,这其中也包括情绪的修炼。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像录像一样录在孩子的头脑中,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显现出来。如果父母亲整天情绪低落、唉声叹气,孩子也会变得不够阳光自信。
6.不把自己孩子跟其他孩子做对比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精明的家长表扬孩子时,从不将其与另一个孩子作比较,幼儿的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成人的评价获得的,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并加鼓励,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乐观自信。
7.绝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大家都很清楚。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容易变得懦弱不自信。这是一个真实例子: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里遛弯,看到可爱的孩子,几个邻居过来打招呼,年轻妈妈却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瞧你那小丑样,眼睛那么小,鼻子也扁!”是啊,孩子可能没有完全长成家长想要的样子,但是请全身心地接纳你的孩子,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赞美与鼓励。孩子虽小,但是家长的语气情绪她完全可以感知得到,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从真正接纳孩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