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什么是民族舞的风格性? 今儿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在沪上学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内容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由于其流传地域或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历史背景、自己的文化氛围。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内容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由于其流传地域或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历史背景、自己的文化氛围。
民间舞蹈是民族性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的传承方式, 不是依靠语言文字, 而是以人体动态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为主要特征, 而且是在一定环境中, 在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民族民间舞毫无疑问是民族文化主体精神的客观展示,是一个灵动活现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活生生的文化集合体。
民族舞蹈往往借助于一定的道具实现。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了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绸、手鼓、单鼓、花棍、花灯、花伞等,这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使得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优美。
民族舞中即兴创作的成分也比较大,但并不脱离艺术欣赏的标准。比如,蒙古族的舞蹈往往即兴而为,但也不脱离一定的格式和民族特性。舞者情感最激动的时刻,常常是能出现让人为之惊叹的舞蹈的时候。
我国的民间舞蹈很注意在创作上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往往能够用生活来阐释人民大众对舞蹈的理解。很多舞蹈以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也都有事实的指向意义。因此,舞蹈的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
道具、即兴创作、以生活为表演情节,这几种特征构成了我国民族舞的共同风格,同时也是民族舞的灵魂特征。
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和生存环境生态的重要体现,其既有直观的体现,也有间接的反映。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不会脱离生存的环境产生自己的民族舞蹈特性。
通过民族舞的创作和表演者所表现出来的民族舞风格,是与其所生活的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民族生态环境是民族舞蹈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各民族舞蹈的风格也由此而来,想要掌握好一个民族的风格,最好是先从这个民族的人文环境开始学习。中国每个民族的民族舞蹈虽然各不相同,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都是通过舞蹈来反映它们本民族不同程度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居住环境、经济基础等文化现象。
例如: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藏族、塔吉克等民族,他们都把鹰作为英雄的象征。但在舞蹈中塑造鹰的形象、形态、气质及营造气氛却各不相同。蒙古族舞蹈中的鹰的形象体现生活在辽阔大草原牧民的气势,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藏族舞中的鹰则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一种神鸟,人们认为鹰栖息在人迹罕至的高险岩端,与天接近,与神为伴,具有神的力量和灵性。藏族人民信佛,有天葬的习俗,他们认为鹰可以把死者灵魂带往天上,所以鹰在舞蹈中被赋予人性,具有高贵、稳重的品格,人们以崇敬的心情表演鹰的形象。塔吉克族民族舞蹈中,虽然也把鹰的气势神态,对鹰的崇敬羡慕心理融会于表演之中,但节奏鲜明、风格别致,不论是鹰飞起及落地的跳跃,还是扶摇直上、由低到高的连续旋转,都显得无比轻捷、洒脱。所以说民族舞蹈有很强的民俗性、地域性、风格性,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各自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迥然不同。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使同样的艺术形象有着不同的处理,不同审美观念,显示出不同文化传统与艺术手法等。
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保留原始舞蹈的遗存、在民族交融中发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使它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舞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作,在特定环境中,表现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与思想情感;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民族的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其次,中国民族舞蹈非常讲究舞蹈队形的排列与场面的变化。例如:汉族秧歌群舞场面变化的图案,就有百种以上,每个图案都有一定名称、人数与套路。土家族的《摆手舞》,“狂欢节”中有百个灯笼,千支火把,踏着锣鼓乐,绕树起舞成一条龙状,分为“单摆”、“双摆”。《摆手舞》的基本动律是“甩同边手”、低摆、稳重、雄健。

中华民族是在经过漫长的发展、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许多民族之间有着深远的血缘关系。在一些民族舞蹈中,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兼收并蓄,或形成新的形式。这是文化血缘的因素促进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中国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