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反思

在沪上学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一、设计意图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雨水管需要多少材料,做

一、设计意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雨水管需要多少材料,做一个手提袋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这一课就是从复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开始,结合学生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物体计算表面积,让学生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

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实施过程/教学设计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口述立体图形的名称,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并讨论长方体、正方体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概念,讨论要求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怎样计算?体积呢?交流汇报,演示核对公式(P98)

巩固形式——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9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2)一个底面积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底面周长12厘米,高2.5厘米,表面积是(&&& ),体积是(&&&& )

(3)&&& 把一瓶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里,从内部量得这个容器长20厘米,宽10厘米,深10厘米,倒入水后水面离容器口4厘米。这个瓶子里有水(&&&&& )毫升?

3、复习物体的用料面积

(1)请学生举例哪些情况下的用料面积不是算6个面,实际算几个面?

(2)巩固形式——选择

①要粉刷一个长10米,宽5米,高4米的游泳池,至少要粉刷多少平方米?错误的算式是(&&& )

A(10×5+10×4+5×4)×2-10×5

B& 10×5+(10×4+5×4)×2

C(10×5+5×4)×2-10×5

②学校大礼堂内有4根长方体形状的格子,底面是一个正方形,边长5.5分米,高是5米,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0.55×5+0.55×5)×2

B(0.55×5+0.55×5+0.55×0.55)×2

C& 0.55×5×4×4

4、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灵活应用

(1)&&& 完成课本P104第13题(无盖玻璃鱼缸)

(2)&&& 独立完成P104第12题(求表面积和体积)

(3)&&& 小组合作完成P105第18题

三、反思改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等课型呈现。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医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新授课要有新鲜感练习课要有成就感,复习课有心理充实感、知识价值感、运用协调感。

(一)复习课的教学功能:

1、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查漏补缺

3、温故而知新

4、掌握学习方法

5、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的一般结构

1、出示复习目标

2、回忆

3、梳理

4、沟通

5、练习

6、总结

(三)复习课教学的策略

1、学会梳理知识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

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

2、沟通内在联系

复习课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再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

沟通时,即可让学生提出疑问,也可由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还可采用板书填空的形式。

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

3、练习开放实践

(1)开放性练习的形式较多,如练习题的条件、问题或缺少或不确定;习题的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开放性练习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合理解决问题的品质。

(2)实践性练习:练习课的情节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重要。

练习的形式不是每节复习课都要有所体现,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练习的形式应有所侧重

4、选择合适方式

“理练结合”复习法

“理”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比较和分析,形成知识系统。

“练”是加强双基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中它一般有三种呈现方式:以理带练即先理后练;理练结合即边理边练;练为主理为辅,即先练后理。实际教学中,一般对于概念、几何的复习多采用先梳理后练习;而对于计算则练为主理为辅;应用题、法则、定律等复习以边理边练的形式居多。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专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简单的说,就是要关注和落实好八个字——“梳理”、“沟通”、“练习”、“评价”,这是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最基本的要求。努力做到“梳理”清楚、“沟通”到位、“练习”有效、“评价”准确。

从知到智——激复习之探究趣

从点到面——显复习之逻辑链

从木到林——构复习之知识网

从碎到统——促复习之思维动。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