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人口迁移前景 房价也有了它的新定位

在沪上学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西部地区的人口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部地区的京津地区。然而,自2011以来,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西部地区的人口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部地区的京津地区。然而,自2011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已部分返回中西部地区,人口主要转移到了第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区域中心城市。

与国际经验相反,中国处于人口迁移的第二阶段。

1985-1995年:主要移居珠江三角洲,上海,江苏和北京

1985年至1990年,最大的省际净移民是广东,达到100.7万人。净移民人口超过100,000的其他省(市,区)有5个省:北京(540,000),上海(530,000),辽宁(250,000),天津(170,000),江苏(170,000)。

广东,北京和上海的跨省净移民总数占67.4%。

1995-2010:主要移居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北京和天津

从1995年到2000年,人口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新疆,福建等地区。浙江由以前的净迁移变为净迁移。

1995年至2000年的省际净迁移人口主要集中在广东(1165万),长三角(465万)和京津(221万),占总数的87.1%。



2010-:主要转移到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东部沿海工业向内迁或向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已开始推进。这些事件意味着人口迁移可能具有新特征。

在省际层面,2010年至的净移民最集中在北京-天津地区。中西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回返使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净迁移人口显着减少。

在城市一级,一线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人口集聚速度放慢了,分化明显,但趋势没有改变。


人口迁移前景

中国正处于人口迁移的第二阶段。在未来的中国人口迁移格局中,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口将继续聚集,城市和地区之间的人口集聚将大相径庭。

在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等大城市可能会继续出现大量净移民。其他城市,特别是移民人口众多的中小城市,可能会减慢甚至停滞人口增长。

在中西部地区,重庆,郑州,武汉,成都,石家庄和长沙等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将迅速增长。

中国的城市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乡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农村人口将继续大量进入城市;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很多,发展前景广阔,文化容忍度,教育和医疗服务及其他公共服务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农村居民和中小城市居民;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附近城市化的推进,东部地区的部分农民工可能会继续返回。首选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由于大量人口涌入,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价不是由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的,而是由经济的整体财富,贫富分化程度决定的。 ,富人的移民以及住房供应能力。因此,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价与收入之比很难衡量其承受能力。同样,三线和四线城市的住房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当人口增长停滞甚至消失时,它们将面临长期的去库存压力。

除了人口迁移,货币供应过剩和城市经济活力等因素外,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价还与居住用地的供应有关。当前的供应不足,房地产越来越多的货币和金融。在土地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垄断土地市场和使用控制,使土地出让金最大化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土地融资为城市化融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推高了房价。如果不进行改革,城市化和高房价将变形,扩大收入差距,并绑架政策。

大城市与人口控制无关,而与改善城市规划和公共交通有关。我们可以从经合组织的城市功能区角度学习,并超越行政界限来解决现有问题。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放弃总体人口控制目标,维持相对开放的人口迁移政策,并吸引该地区以外的年轻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年轻人。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促进工作和住房的平衡,严格控制中心城市的人口增长,促进新城市中新人口的聚集,并积极在新城市中部署相应的产业,包括将中心城市的某些功能和质量转移到新城市,尤其是新城市的关键公共服务资源上。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密度,促进轨道交通系统的多元化发展,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现行径向轨道交通系统转变为圆形的“井”形。
& & 上海落户咨询& &积分咨询& 请拨打1337004485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