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编钟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打击乐器,了解其造型特征,学会用捏、叠、压等泥工基本制作技能仿制编钟。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了解编钟历史的过程中,分析编钟的外形特征和点线组成的纹饰,学习仿制编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编钟在中国古代乐器中重要地位,感受泥塑编钟造型及纹饰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点:编钟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刻画编钟的纹饰。
&
教学准备:
学具:陶泥、垫板、泥工刀等
教具:相关图片、陶泥、泥工刀、课件等
&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编钟的造型特点,运用捏、叠、压等泥工技法制作一个编钟。
拓展层面: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制作从大到小、装饰风格统一的编钟,并能有序排列起来。
&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发现
1、欣赏编钟图片,聆听编钟音乐,感受古代乐器的奇妙,导入课题。
2、小组讨论:编钟造型和纹样特点。
3、教师总结: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打击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现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二、示范与讨论
1、教师示范:
①用捏塑、切割等方法,先做出编钟的基本型,注意两边对称;
②装饰纹样,编钟的纹样比较简单,多用点线有序排列组合而成。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编钟基本型以及装饰花纹。
三、尝试与表现
1、学生分组制作编钟。
2、作业要求:
①由组长分配制作任务;
②每位组员做一个编钟;
③小组成员制作的编钟大小有序,装饰纹样须统一的。
3、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小组组员之间的协调。
四、展示与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能从造型和装饰方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其特点。
2、作业评价内容:
①作品造型具有体积感。
②装饰花纹的排列是否恰当。
③花纹制作是否精细。
3、欣赏与互评。
4、教师点评。
&
板书:
古代的编钟
复习泥工技法:搓、团、压、捏、贴、刻
示范制作步骤:1、捏出“钟”形轮廓。
2、用泥条盘出花纹的大致区域。
3、搓出各种形状的装饰粘上去。
4、刻画小小的细节。
&
《古代的编钟》是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古代瑰宝”中的一节课,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较为冷僻,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我们非常遥远,编钟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造成学生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其优势也正是因为其年代的遥远而使它具有神秘感,编钟那奇异的造型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上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编钟那清脆悠扬声音,由声音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聆听了美妙乐曲以后希望去了解这声音的由来,揭开编钟那古老而神秘的面纱,这时候我再让学生在曼妙的乐曲声中欣赏编钟那奇异的造型,触摸那古朴的花纹,感知那来自三千五百年前商代的雅致意蕴……
中国的文化古老而深邃、美丽而迷人,这使我感到我们的美术课所承载的不应该仅仅只是绘画技法,而应该是历史,是中华五千年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对于会画、爱画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在捏泥编钟、画石膏头像的过程中感悟美,得到绘画技艺的提高;对于不擅长绘画的学生,我们应该让他们在美术课上了解我们璀璨而绚烂的人类文明史,去学会了解、热爱、保护这些古老的文明印迹。
西方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就因此而美化……”这是对音乐的赞美,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到音乐对于我们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这《古老的编钟》一课也让我和我的学生深深地感到:色彩和形状也有极为强烈的力量,它们能渗透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