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年,各城市就再次爆发了抢人大战,多地密集出台引进人才 政策,降低落户门槛。据报道,仅2月11日至2月15日,就有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等5个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新政,其中4城降低了落户门槛。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月18日,在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升级版"抢人大战"行列。
&一、5天4城发布吸引人才政策,降低落户门槛
春节之后,5天4城出台吸引人才政策,意在降低落户门槛。根据券商中国发布的信息,春节后的2月11日至2月15日,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等5个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新政,其中4个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具体政策如下。
&
&5大城市降低落户门槛
二、"抢人大战"从二线扩张至一线以及三四线以下城市,预计未来人才新政仍将扩展
&的"抢人大战",二线城市一马当先。南京、西安、合肥等二线城市吸引人才政策力度大,西安市在抢人之前,公安局专门召开了誓师大会,把抢人指标落实到各个分局,甚至落到每一名民警。公安局全体出动,大巴车去邻省河南各大高校,主动为毕业学生办理落户西安的手续;警车开着大喇叭,沿路宣传西安落户政策,只要你愿意落户,派出所车接车送为你办手续。如此大力度的人才引进政策之下,西安入户成果卓著,一年迁入了50多万人。
有网友根据西安引进人才 的热度,编了个段子。
去西安走亲戚,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
"不是,我来走亲戚的。"
"带回派出所,符合亲友投靠落户条件。"
去西安火车站转车,警察问:"你什么学历?"
"大专。"
"带回派出所,办学历落户,火车票钱报销。"
街上闲逛,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
"行了,我是本地的。"
"带回派出所,让外地的大学同学来派出所接你,然后同学落户。
&发布人才引进政策的城市(图片来源:券商中国)
,二线城市新政策之下,落户门槛进一步降低。主要体现在对于学历的降低,且并不要求有固定工作,"人来了就行","无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亲属可投靠"成三大关键词。以西安为例,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均可落户,取消本科学历落户年龄限制,吸引人才力度再次加大。
"抢人政策"并不局限于二线城市,一线城市以及四线城市也有政策跟进。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也开始针对高端人才局部调整引进条件,全国有不同级别的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政策。四线县城比如绍兴上虞、昆山、泰安新泰市、滨州惠民县、江北新区等县级城市也出台了人才政策。
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城市加入"抢人"大军,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的"人"的竞争。
三、到底是引进"人才",还是引进"韭菜"
为什么各大城市突然热衷于"抢人大战"了呢?这得从开始的"房住不炒"说起。
&国家推出"房住不炒"政策,旨在控制房价上涨。-,全国房价飙升,一线城市开始,逐渐波及到强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趁着棚改货币化的东风,房价也开始大涨。很多城市房价上升了50%以上,长此以往,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定下了"房住不炒"的大方针,遏制房地产过快上涨。
"房住不炒"政策下,限购政策压制房价,地方政府财政紧缺。各城市响应国家政策,纷纷推出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没有当地户口的人,只有工作几年才会有购房资格。政策一出,很多持币待购的人被限制在买房资格之外,房子没人买,房价扛不住,地方政府就没有办法卖地,地方债以及城市建设的资金就会有问题。
为了让更多人来接这个盘,没别的办法,只有吸引人来落户这一条路。注意了,不是"人才",是"人",只要能带来购买力就可以,是不是人才的倒在其次,因此"人才"的门槛不断降低,从大专一直降到中专,从有工作单位接收,到不需要工作单位,有落户意向就可以。门槛不断降低的背后,是各大城市对于"人"这一消费力量的渴求,不像是引进人才 ,倒像是引进能够被不断收割的"韭菜"。
&
四、产业和配套才是稳固人才的关键
&暂时拉一波人来落户不是最主要的,能够吸引真正的人才,长期在该城市定居才是关键。各种"抢人"政策,对于稳房价确实起了不小作用,西安成为房价"网红"城市,开盘去化率超过90%,不得不摇号,9月70城房价统计,西安新房房价环比涨幅6.2%,领涨全国。然而吸引人才的,不可能是高涨的房价,而是城市是否有吸引人才的产业和教育等配套生活资源。
高房价吸引来的永远只是炒房客,而不是给城市做突出贡献的人才。一线城市吸引周边人口,是因为一线城市产业全,无论拥有什么技能的人才,均能在此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一线城市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都是顶尖的。然而一线城市房价太高,没有丰厚的家底很难买房,另外一线城市户口限制严格,落户难,没有户口则有孩子不能高考等诸多不便,所以大家才将目光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
二三线城市引进人才 ,要依靠产业以及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如果二三线城市没有高工资的产业,房价也涨上来了,生活配套还不完善,那就只能吸引到炒房客,真正的人才是不会长期在此定居的,靠房价"割韭菜"的城市也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二三线城市想在人才竞争当中脱颖而出,长远来看,还是要像一线城市一样,依靠完善的产业,以及优良的教育医疗生活配套,吸引人才长期在此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