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真爱孩子的父母 不会强迫他做3件事你是这样的父母吗?

在沪上学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无论中外,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种条件,如富有创造性和个性,逆境中磨炼以及程度较高的文明素质等等,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吃饱肚子、多读几本书和溺爱孩子上。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深刻最永恒的话题。可就是这样无私的爱,却常常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采用强制性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既不利于孩子的兴趣培养,也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下面这几件事,家长请不要强迫孩子做:
1、强迫分享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它与人的社会认知发展是相关的。所以,在孩子学“分享”这件事上,不能拔苗助长。分享的培养重点在于自愿和快乐,家长应当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主动分享,反映出一个孩子能够理解、体谅别人的心情,也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或者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权衡,最终作出决定去解决在社交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父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指出他们行为的一些后果,以及对别人心情造成的影响,并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能够作出亲社会的选择。
这才是我们在培养孩子分享时希望他们获得的一些能力,而并不是表面上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算是分享了。
2、强迫表演节目
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89%的孩子表示曾被要求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时他们很不愿意,3名学生说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没问题,只有1名学生很乐于表演。
很多家长缺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不到他们自卑又可怜的挣扎,也看不到站在巨人森林里的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
在别人面前唱歌跳舞也许很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实力与胆量的考验。
家长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表演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积极展示自我,但一定要询问并尊重孩子的意愿。
3、强迫安静下来
孩子爱玩是天性,他们无时无刻不显示着他天生的运动力。
可是很多家长常常因为,自己不喜欢吵闹或是习惯控制孩子,而强迫孩子安静下来、乖乖待着。
家长在强迫孩子安静,不闹腾的同时,也让孩子时失去原有的活力,不知道要如何去安放自己精力。孩子就变得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的只是枯燥无味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孩子不思进取,对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将来在工作上也不会有干劲,好工作也就失之交臂了。
想让孩子安静下来,可以选择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注意力。如拿来拼图、积木等游戏让孩子静下心来;或者采用家长参与其中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画画、看书,都不失为一种良性的引导。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说作为父母,你就有权利去控制、命令、强迫孩子。
如果家长高压强制,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懦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对身心发展、人际交往都极为不利。
教育从来没有那么简单,总在父母的强迫下成长的孩子,是走不远的。每个人只能对自己负责,他人生命的重量,孩子背负不起。外国与中国的教育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如何通过对别人教育方法的了解和学习,借鉴成功的教育经验,对中国父母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无论中外,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种条件,如富有创造性和个性,逆境中磨炼以及程度较高的文明素质等等,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吃饱肚子、多读几本书和溺爱孩子上。
许多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人,都深深体会到不同国家儿童教育的差异性。下面看看外国人对儿童的教育中更注重什么,咱们有什么可借鉴的。
日本:重视孩子的幸福能力
日本对近2000位家长进行了双亲意识调查,主要是关于“对孩子将来的期待”这一问题
家长们对男孩子们的期望是:①获得社会的信赖,占30.3%:②拥有心灵充实的生活,占35.9%:③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占34.2%。
家长对女孩子的期望是:①拥有美满的生活,占57.3%:②拥有心灵充实的生活,占42.7%。可见,他们的期望热点不仅仅只限于能够考上高等院校,找到一个好工作。
韩国:“长幼有序”教育突出
韩国的“长幼有序”教育是一种家庭与社会全方位的儿童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敬老孝亲,让儿童自小就增强尊重长辈的意识。
比如不与老人并肩而行,而要错后一步;对辈份比自己大一辈的人要视如父母;人与人交往时,要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等等。
这些对儿童的严格要求直接影响到他们长大以后的做人方式,韩国学生很少有对老师无礼的行为,对家长也毕恭毕敬,这都源于初期的“长幼有序”。
美国:注重逆境塑造独立性格
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如孩子有恐惧心理,大人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
父亲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孩子则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
在美国,l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
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竟然要独白喝奶,2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曾有一位中国人将自己8个月的孩子送到托儿所,由于孩子拿不到水瓶便终日不能喝水,这位朋友发现后十分伤心,很快领孩子离开了那所幼儿园。
另外,大街上很少见到拖儿带女的美国人,即使是在商店,也很少见有美国人抱着孩子,2~3岁的孩子跟着大人的背后蹒跚而行,太小的孩子就被放在购物车上,或夹在胳膊下。
一次去一个美国家庭串门,在三四个小时的谈话中,见到他3个月的小女孩自始至终面朝下趴在地毯上,她竭尽全力想撑起自己的身体,一次次地失败,又一次次开始新的尝试,这种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不已。
美国:注重倾听孩子的意愿
对很小的孩子也要尊重,给孩子自主权,以便在自由的环境中完善孩子的个性,这是大多数美国父母的信条。
美国父母与孩子谈话,一般语调平和亲切,很少听到他们粗声粗气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了错事时,也是循循善诱,反复讲道理。孩子承认错误并表示悔改后,家长总是要说声:“我们爱你。”
美国父母认为家长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爱,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长们总是把“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之类的字眼挂在嘴边。
由于得到了父母的爱护和尊重,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可以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什么式样的家电、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商讨,父母也都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

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一位美国朋友对我说“不要强制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这些与我们中国人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真爱孩子的父母 不会强迫他做3件事你是这样的父母吗?(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