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总会觉得孩子的年龄还是太小,无法真正把握学习与生活。因此就使用自认为对孩子好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最终的教育结果却是孩子变得越来越懒,这究竟是何原因呢?其实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错误了,他们自以为好的教育却没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唐山学大教育今天会讲述小学生家长的三大错误教育方法。
1、为了孩子成绩能好,就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
很多小学生家长为了自家孩子能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来搞好学习,因此就让包办小学生的所有事情,衣食住行根本不让孩子操心,自己全部帮孩子给做好,一切生活琐事都不用孩子操心。
长此以往就造成小学生更加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帮助,自己却愈加懒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但是学生长大成人之后该怎么生活呢?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呢。
2、不让小学生尝试做事。
部分家长害怕孩子做事会因自己毛手毛脚而受到伤害,因此“美名其曰”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因此就不让孩子做事。
小小年纪刚学走路时,父母就赶紧将家中的所有边角都包起来;害怕孩子走路摔倒因此时刻放怀中;孩子想喝水时担心孩子会手上无力打碎杯子伤到自己,因此就自己给孩子倒水。不管小学生做什么父母都一直担心害怕,不让孩子做事。但是如此,父母却是剥夺了孩子尝试做事的权利,时间一久小学生可不会越变越懒吗?
3、过于看重小学生的学习。
家长过度看重学生的成绩,因此每天严格监督小学生写作业;老师担心学生不能跟上学习进度,造成成绩差。但是小学生家长越是如此约束孩子,学生成绩更会不理想。所以只要父母不在家督促孩子学习,学生就会不写作业,那么最终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更差。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家长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做事,如此孩子才能感知到做事达到目标的成就感,加深孩子的做事积极性。当孩子做事时家长记得提醒孩子注意事项就好,不能过度溺爱孩子。年轻妈妈们在一起聊天,都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 " 懒 ",9 个月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水,就是不拿,非要父母送到嘴边;2 岁了,叫他去骑自行车,运动运动,可是孩子就是不动,宁愿窝在沙发里看电视…… "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孩子不是废了吗?" 孩子会变懒是什么原因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孩子懒惰的原因
1、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懒散令父母烦恼,但是孩子的懒散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客观上说,父母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学生惰性心理的因素之一。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对家务及孩子应该承担的事物大包大揽,除了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还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有些父母本身就存在这样的思想:"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孩子可能甚至会从内心里贬低劳动,什么都不愿干,什么都干不好,在家时如此在学校也是如此。
2、父母的懒惰行为
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父母或其他家人的懒惰行为,也是形成孩子懒惰习性的又一原因。有的成人在家中动扔使唤别人代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有的成人一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时就叫苦连天或半途而废,等等,孩子亲眼看见这些后就会加以模仿,这也就滋长了懒惰的心理和习性。
孩子懒惰的表现
孩子的懒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动方面的懒惰,另外一个是表现在思想方面的懒惰。这两个方面有着极大的关系,孩子在思想上产生了懒惰心理,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孩子在思想上往往会认为时间多的是,今天做不完明天做,所以做事懒散、能拖就拖。等任务越拖越多,孩子就会轻言放弃,时间长了就会养成懒惰的习惯。另外,懒孩子同时也是依赖性强的孩子,他们在学校不积极,总认为自己不回答问题也没有关系,总有同学会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在家更不积极,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妈妈,自己只要坐着看电视就好。这种惰性思想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在行动方面更加懒惰。
孩子懒惰怎么办
1、给孩子一个目标,让孩子忙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了这种快乐。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忙起来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孩子虽然性格懒散,但是只要有一个理由,他们还是愿意忙起来的。
2、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惰性,所谓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没有动力,于是就容易懒懒散散地看待。此时,父母就要从各方面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事情尽量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