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六大类,但很多人平时主要喝一类的茶,对于其他喝得较少的茶类就不太懂喝,不太会品。
当然,用绿茶的标准去品红茶,肯定是不行的,反之亦然。
今天就要给大家提供一些干货知识啦,六大茶类的品鉴要点都齐了,主要抓住重点多喝,就能品懂了。
绿茶
汤清叶绿 鲜爽清香
绿茶重在把握它的鲜香与鲜味、爽口的感觉,以及微微苦涩后的回甘。
绿茶都以春茶品质最好,因为春季茶中的苦味物质少而鲜味物质多,气味清香,滋味爽口有回甘。而夏秋茶一般会比较容易出现苦涩。
绿茶中高山茶比平地茶茶味品质好,也主要是高山茶园云雾缭绕,日照时间短,茶树较多的生长在荫蔽湿润的环境里,茶叶嫩,氨基酸含量高,所以说高山云雾出好茶。
黄茶
黄汤黄叶,工艺独特
黄茶以“三黄”——干茶黄、汤黄、叶底黄为品质特征。
黄茶制作工序中有一个叫做闷黄的独特工艺,也就是形成黄茶品质的热化作用。实际上就是用纱布或绵纸把茶叶捂住,让茶叶在湿热作用下微微发酵,形成独特的颜色和风味。
黄茶比起绿茶更加醇熟甘甜,但是鲜味不如绿茶。
白茶
不炒不揉,自然纯净
白茶因为工艺比较简单,不炒不揉,只经过萎凋和干燥,是最接近茶叶本身的自然味道。品鉴白茶的时候主要看白茶香气滋味上是否纯正。
由于白茶不像绿茶那样经过杀青的工序,在萎凋的过程中实际上也会有轻微的发酵,也会出现淡淡花香,且较嫩的白茶白毫满披,有明显的毫香、毫味。
白茶对茶园生态要求比较高,好的白茶喝起来柔和清甜,汤感浓稠,而一些海拔低、环境差、天气热且干旱情况下出产的白茶,会出现苦涩味。
红茶
红汤红叶,浓强鲜爽
从视觉上来说,红茶具有乌褐的外形、红浓的汤色、红褐的叶底。
对制造红茶的茶树品种,要求多是茶多酚含量高,这样才能使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大叶种茶树,一般茶多酚类物质含量在30%以上,所以适宜制红茶,如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茶等。
外国人饮用红茶时,习惯加奶冲泡,以显示棕红色和粉红色为最好,表示茶汤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越高,品质佳。
乌龙茶
变化丰富,香高韵长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香气丰富高扬,味浓中带着鲜爽,回味持久。
乌龙茶制工精细,综合了红、绿茶初制的特点,性和而不寒,无绿茶之苦、乏红茶之涩,兼有红茶之甜醇、绿茶之清香,其浓香和鲜爽的回味,是其它茶类不及的。
高品质的乌龙茶讲究“韵味”,如凤凰单丛的“山韵”,武夷岩茶的“岩韵”,铁观音的“观音韵”等。当然至于这个“韵”应该如何解释,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黑茶
貌不惊人,独特醇香
虽然黑茶种类多,但有一个共同的加工工序:渥堆。渥堆是黑茶独有的工序,是一个后发酵的过程,微生物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发酵,也是形成黑茶色、香、形、味的关键。
黑茶的汤色一般较深,因渥堆时间的长短,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黑茶的滋味比较特殊,其原因除了鲜叶原料比较粗老外,主要是由于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茶汤的苦涩味不显,滋味变得醇和而甜润,有一种独特的木质醇香,但如果存储不好也很容易带上异味。
不要一次性想搞懂所有的茶,因为茶实在是太深奥了。杯小茶喝茶的时间不算短了,但每每还是会有新的感悟。
初学者品茶可以先从一种茶类入门,一个阶段先喝懂一类茶,下一个阶段再喝其他茶,逐渐把自己对茶的感觉构建起来,离懂茶就不远了。
你品什么茶最在行?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此文章为英德姐妹茶庄的懂茶妹整理发布,转载请说明,特此声明!】有任何问题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欢喝茶和懂茶是两回事,喜欢并不代表一定懂,你爱喝茶,那么请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确挑选茶买茶,正确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茶文化介绍 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茶知识博大精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千年文化传承。同时,茶文化亦是东方文化瑰宝,它的美,它的意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知识而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