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左右都是政策频频发布的时间,各区招生细则、统筹排序、公办小学对口街道、人户分离、人户一致等等,加上今年是“公民同招”、居住证新政第二年,还是有很多家长云里雾里没有明白。
&五年一户、人户分离&一致、统筹排序,这几个名词家长们虽然已经非常熟悉了,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孩子统筹问题,今天小编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些简单名词背后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01
五年一户
&“五年一户”之所以会实施,最早的目的其实就是要遏制炒作学区房。由于学区房的附加值几乎全部依赖入学政策,一旦政策发生变动,对于购房者来说风险是巨大的。
&1、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五年一户?
&本区县内各公办小学建立对口入学新生数据库,区内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即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受一个学生(双胞胎和二孩例外)。简单直白的说,就是上下家孩子在校不见面,一个出一个进就算满足条件。
&
&2、五年一户如何计算?
&五年一户不等于落户一定要达到5年,只要入学名额没被用过,落户1年、2年也符合此项政策要求。
&满足了5年内只有一人入学的条件,也不代表一定能进入对口学校。根据学校热门程度,还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参考落户年限、户口关系(比如房屋产权人是本人户主或直系亲属)等条件。
&,“五年一户”的原则在本市8个区继续实施,其中今年宝山要求最严格,对口须落户满5年!并且黄浦、长宁、杨浦和宝山区在全区要求实施“五年一户”政策,而静安、徐汇、闵行、浦东新区等部分学校实行“五年一户”政策。
&3、五年一户是如何实施的?
&黄浦、杨浦、宝山、长宁、崇明
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五年一户”
&黄浦区
&公办小学招生,对于本区户籍地(户主为直系亲属或儿童本人)与居住地(产权人或承租人为直系亲属或儿童本人)一致的适龄儿童,当报名人数不超过对口学校招收学额时,安排对口入学;
&当报名人数超过对口学校学额时,按照入户籍时间长短顺序安排入学,超出学额部分实行区域内统筹安排入学,黄浦区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的机会(二胎或多胞胎除外)。
&黄浦是比较早就开始推行“五年一户”的,而且是全部都实施,需要注意的是热门学校超出学额时,还要看入户年限!
&杨浦区
&本区继续实行“一个户籍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同一居住户二孩除外)。如报名学生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数的学校可根据适龄儿童全家户口入户情况、入户年限等人户信息制定招生实施细则并在学校网站公示。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属于三代直系亲属以外的挂靠户口,由区教育局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入学。
&杨浦区的热门学校不仅仅只看五年一户,还要看入户年限,产权人是否本人,或是否挂靠直系亲属,三代直系亲属以外的,直接统筹。
&比如孩子不是挂靠在三代直系亲属的户口上(爷爷的户口),很大概率被统筹了。当然,热门学校,非沪籍的孩子也是由教育局统筹的。
&宝山区
&起,本区实施对口校区内同一居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适龄儿童(及父母)户籍迁入直系亲属户籍内满五年并与同住的,能享受对口入学政策(为保证政策延续性,该办法逐年过渡到位,即:须迁入户籍满5年)。与上述政策不符的或迁入非直系亲属户籍内的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请注意,这里的“迁入户籍满5年”,指的是户主不是适龄儿童父或母或本人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户主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情况下,需要适龄儿童及父母迁入满5年,才享受对口。
&长宁区
&本区各公办小学继续对当年涉及入学的门牌号建立数据库,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实施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的做法(多胞胎、二胎除外)。
&长宁区是开始实施“五年一户”的,每年都会与前几年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到刚好是一个五年轮回。跟静安相比,长宁是所有公办小学都执行“五年一户”政策。
&崇明区
&在同一地址居住户内三年内原则上只有一次同校入学机会(二孩除外),同时还须经过教育局审核。
&崇明是去年开始全面实施“三年一户”的,从前只是部分学校有要求,不过,相比其他区的“五年一户”,还是稍微没那么严格。
&徐汇、静安、闵行、浦东
在部分学校推行“五年一户”
&徐汇区
&根据“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继续实行对口入学的办法,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对于区域内入学矛盾突出的学校实施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多胞胎、二胎除外),班额原则上不超过45人。
&注意了,徐汇也只是部分学校,入学矛盾突出的学校才实施“五年一户”,并不是全区实施哦。
&徐汇区非沪籍需要注意一下:在徐汇区就读的非本市户籍的五年级学生,回外省市就读确实有困难,需继续在本区就读且符合条件的,应提前向原就读小学提出书面申请,由就读小学统计汇总并报区招生考试中心,经审核通过后由区招生考试中心统筹安排入学。
&静安区
&根据对口入培学通数与招生计划数的实际情况,部分公办小学的对口入学条件继续执行:适龄儿童及父母的户籍须在对口地块满1年或2年以上(2021年起,部分公办小学适龄儿童及父母的户籍须在对口地块满3年以上);房屋户主为儿童、父或母;房屋产权人/承租人为儿童、父或母。该类学校,每户地址5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以上具体情况详见各学校《招生通告》。
&静安是最早实施和执行“五年一户”的区,实施到目前,不仅有五年一户的规定,在入户年限上也有不同程度规定,部分学校要求须在对口地块满1年或2年以上。同时,部分学校起,要求入户满2年,2021年起,更是要求入户满3年。要求是越来越严格。
&
&闵行区
&对于区域内入学矛盾突出的学校实施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多胞胎、二孩除外)。
&闵行就跟徐汇是一样的了,也只是部分学校,热门入学的学校实施“五年一户”。
&浦东新区
&起,本区已在部分学校(具体见相关学校招生告示)建立对口入学新生信息库,各相关学校要加强入学新生信息比对,实行“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安排一次同校对口入学(同一居住户二孩除外)”的做法。
&毕竟浦东大学校多,各学校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浦东只是在少数学校实施“五年一户”政策,目前也还没有对入户年限有硬性要求。
&最后小编提醒一下大家,不要误读“五年一户”!
&1、政策上说的5年要求,不等于学区房落户一定要达到5年。
&2、即使满足了5年内只有一人入学的条件,并不代表一定可以进入对口学校。根据学校热门程度,还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参考落户年限、户口关系(比如是否为直系亲属等)等条件。
&3、5年的计算,以政策实施的当年开始往后算。比如某区某校的规定从开始实施“五年一户”限令,那么则从开始往后算5年。即使这个地址用过名额,也不影响以后入学(不考虑户口、年限等情况的前提下)。
&原本“五年一户”政策并不是非要提前5年买,因为只要满足上家孩子在自己孩子入学前小学毕业就可以。不过,小编预测了一下,宝山区、静安区都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入户年限要求,将来很可能热门学校都要提前5年买并且迁入户籍才能对口进入了!
&02
统筹排序
&1、什么叫统筹?
&也称作调剂,是指一所学校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按照招生要求排序入学,不满足招生条件或者排序靠后的人,将由教育局统一安排进入附近没有招满的另一所学校。
&公办小学招生,如果地段对口人数大于招生计划,就会出现统筹,大部分都会统筹到附近的一些学校,一般会以入户年限、户口人数、户主情况作为招生门槛。所以才会出现地段对口也进不去的情况。
&各区各校每年统筹情况不一样,有的学校户口满3年都有被统筹,有的3年户口也不能进对口小学,有的学校民办失利人户一致也能进。
&2、人户一致的孩子优先入学
&从上图细则来看,要想孩子进入对口的公办小学入学,“人户一致”十分关键。“人户一致”指户口簿和实际居住地址一样。上小学只看你的户口在哪,和上不上幼儿园,在哪上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政策怎么改变,都一定会让人户一致的孩子优先入学。
&今年有一些新情况,比如:
&1、普陀区的新普陀小学3年比较稳妥,今年满2年不满3年的也录取了
&2、静安区要求严格,部分公办继续执行户籍须在对口地块满1年或2年以上,而且2021年起,部分公办小学适龄儿童及父母的户籍须在对口地块满3年以上。比如静教院要求三户三年以上
&3、杨浦区几所热门公办被称为“最严地段招生”,年年爆满,家长分享公办打一今年拦到三户口两年,统筹许五小学、同济小学等。注意这里的年限以三户口最后一个人入户时间为准
&4、闵行区的明强小培学通户一致的情况,今年博民办失利也顺利回去了。另外闵行统筹是“组内统筹”,所以生在哪个“组里”十分关键
&5、浦东新区往年大部分公办只要人户一致都可以进,但近两年人数增多,部分学校会卡落户年限。
&我们拿其中“最严地段招生”的打一小学录取顺位作为例子,看看它是怎么统筹排序的。
&第一类:
&适龄儿童与户主为三代内直系亲属关系,且适龄儿童或其父母三人中至少一人为上述地段户籍地房屋产权所有人(以房产证为准)。网上报名公办小学,满足此条件的,按以下顺序依次排序,直至满额,超出部分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1、报出生户口的适龄儿童;
2、与父母同户口的适龄儿童;
3、与父或母同户口的适龄儿童;
4、不与父母同户口的适龄儿童;
&第二类:
&适龄儿童与户主为三代内直系亲属关系,且房屋产权所有人为与适龄儿童三代内直系亲属关系(以房产证为准)。网上报名公办小学,满足此条件的,按以下顺序依次排序,直至满额,超出部分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1、报出生户口的适龄儿童;
2、与父母同户口的适龄儿童;
3、与父或母同户口的适龄儿童;
4、不与父母同户口的适龄儿童。
&小编认为,其实统筹安排不一定就是劣势,如果你学籍对口的学校并不理想,而户籍对口的学校还不错,进一步还要再看当区你的目标学校的招生情况,如果当年招不满的可能性大,那你统筹搏一搏的胜算还是有的。
&以后我们还会把人户分离、人户一致等等、以及各区统筹排序再为大家细细讲解!文中资料来源于各大教育平台以及家长分享,如有错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