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家长未免会气急败坏地冒出一连串质问。但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完善,信息量太大,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再加上看到父母愤怒的脸色心里害怕,更说不出话来。所以,在孩子闯祸后,可以先问他8个问题,有助于帮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假设一个场景:波波跟表弟在爷爷的卧室玩耍,突然传来一声响。波波爸爸冲进来,看到爷爷的紫砂壶摔到地上了,两个孩子面面相觑地站在那里。
1.“发生什么事情了”。遇到问题,家长常会下意识地做判断,如指责自家孩子:“一定是你把茶壶打破的”。另外,孩子看问题的视角跟大人不一样,在大人看来是错事,在孩子眼里却可能是对的。若不听孩子说明,很可能会冤枉他。因此,家长要先问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换位思考。这样即使是孩子错了,他也会因为有机会辩解而甘心认错。
2.“你的感觉如何”。爸爸问过上一个问题,波波低着头,小声说:“弟弟刚刚推了我一下,所以茶壶打破了。”孩子犯错后,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关注他的内心感受。孩子有时不是故意的,往往内心已经受到冲击,他或许早已心怀内疚,只是不好意思表达出来。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很难接收外界信息,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此时,家长不妨问问孩子的感受,并引导他说出来,孩子的情绪会平复许多,才有可能冷静思考,并吸取教训。
3.“你想要怎样”。问过感觉后,波波突然大哭起来,怎么劝都不说话。此时,父母就要问问孩子究竟想怎样了。孩子的内心没有那么复杂,如果他认识到错误,最多会不好意思认错。而拒不认错或大哭大闹,往往代表他有某种目的没有实现。家长直截了当地问出来,效果更好。
4.“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对于上个问题,波波回答:“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干嘛光说我一个人!”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目的或真实想法时,不论是什么,家长都不要立刻评判。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冷静地问他:“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5.“这样做有用吗”。波波说:“弟弟推了我,我才打破茶壶的,你也说他几句啊!”此时,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意见,都要让他自己审视这样做是否有意义。其实,大多数孩子都知道事情的意义。比如波波,他并非要让弟弟挨批评,而是想告诉家长,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假如孩子的认知有误区,家长也可借机与他谈谈,增进沟通,但要避免说教,只陈述事实即可。
6.“你决定这样做吗”。跟孩子确认是否真的要这样做。孩子多半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比如波波可能会说:“我也有错,不该跟弟弟打闹,你别说他了,是我错了。”但即使孩子的选择不是大人所期望的,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言而有信的家长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8.“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孩子此时一般能做到自省,比如波波会保证,以后会用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找人一起分担,努力做个男子汉,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家长究竟如何面对经常闯祸的孩子?
一、百折不挠的挽救精神这是很多家长面临的一道难题。面对闯祸的孩子,家长首先对孩子不灰心、不放弃,不放过任何一个需要疏导的机会,与孩子是平等互助,要有百折不挠的挽救精神。
很多孩子就是活泼的性子,调皮好动、淘气,经常做一些“坏事”,今天踢同学的椅子,明天打碎了花盆。家长进行约束的时候也表示改正不再闯祸,但是保持不了几天又开始了,让父母操碎了心、伤透了脑筋。
这样的孩子就仿佛是闯祸的孙悟空一样,父母跟着操碎了心。好多孩子,有的父母被折磨的筋疲力尽,在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放弃,让他自由发展、自生自灭,也有的父母百折不挠、讲究教育方法,最终孩子成长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甜枣与大棒
对经常闯祸的孩子,在你讲道理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错误,也表示改正,可是到了明天,昨天的事情全都忘了,仍然淘气,仍然闯祸。所以在进行说服教育的同时,视闯祸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惩罚。
只是父母在激动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语言暴力去伤害孩子!语言暴力会给孩子推到教育目的相反的方向。
要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惩罚他,让他知道错在那里,让他知道淘气的底线;也要抓住孩子身上的一些优点进行肯定、进行表扬,以此激励孩子,这就是“甜枣加大棒”的教育方法。
家长切记:要以说服教育和正面激励为主,在孩子闯祸的时候不要发飙,家长要冷静下来。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教给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必要时和孩子一起承担后果,抓住机会教育孩子。
以惩罚教育为辅,如果动不动就处罚孩子,这样次数多了,孩子不但不会吸取教训,反而还比以前更能闯祸。家长的地位只是个监护和引导人,不是禁锢和约束行为规范的人。
对经常闯祸的孩子进行管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付出很大的心血。不停的修正,从家长自身修正自身的教育方式。大人和孩子的路都很长,都需要我们不停歇的学习和鼓励继续前进。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是我们家长的成长。
只要家长持之以恒,以耐心、恒心和爱心对待孩子,终有一天,一个礼貌懂事、不再到处闯祸的长大了的孩子就会站在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