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你知道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吗?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在我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方式的时候,最起码我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方式。 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很多时候真正做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他的成长过程。

经常写一些教育孩子的文章,时间久了,就被很多读者当成了“教育专家”,在我的公众号的后台和个人微信上,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读者各种各样的提问。 虽然自己的水平不高,但我也愿意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大家分享,基本上是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最怕遇到的是那些过于宽泛的问题,比如:“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怎样提高孩子的成绩?” 总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有没有一个办法,让孩子一下子就改正缺点,变得品学兼优?” 我总是耐心地解释,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世上不可能有人掌握这样的绝招,一下子就让孩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是谁真的有那样的办法,恐怕都能得诺贝尔奖了——如果诺贝尔奖有教育奖的话。

&其实对于教育孩子来讲,最好的教育专家不是别人,正是孩子的父母。 最了解孩子的人,是父母! 有一个词叫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同样是考试考砸了,有的孩子需要严厉地批评,否则根本不往心里去,有的同学还得安抚,可能话说得狠点儿就崩了,会发生意外。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之前,要对孩子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孩子从小到大的兴趣点在哪儿?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脾气秉性如何? 这些个性化的特点了解得越清楚,越有利于教育。 比如孔子那个著名的故事说,有一天冉求问孔子:“事情一听到就行动吗?” 孔子回答:“听到了就行动。” 子路也去问孔子同样的问题:“事情一听到就行动吗?” 孔子回答:“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

” 子华对此感到奇怪,问:“为什么他们俩提的问题一样,而您的回答却完全不同呢?” 孔子说:“冉求做事畏缩多虑,所以我激励他。子路做事冲动,所以我要抑制他。” 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 但孔子这样的老师,几千年才有一个,我们不能指望老师都是孔子。 更何况,当年孔子的学生是和孔周游列国,朝夕相处,孔子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家长。 现在的老师,并没有孔子当时那样多的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最了解孩子的,还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父母。 能够对孩子全部付出的人,是父母! 在学校,老师有多少精力分配给我们的孩子? 即使是最负责任的老师,也只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因为一个老师要面对班里的几十个孩子。 而这几十分之一,也只是上班8小时的几十分之一而已,8小时之外,老师还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孩子。 但父母却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给孩子,他们可以时时刻刻把孩子挂在心上。 当然,有的人说了,可以花钱雇人来教育孩子。 我的一位亲戚,就是这样的典型。 作为成功的生意人,他头脑灵活,家资颇丰。 但也许是由于过于了解这个社会,他特别相信钱的力量。 做生意忙,孩子自然是没有时间管的,既然有钱,孩子的事情就交给钱办。 小时候,孩子让保姆带;长大了,孩子成绩不好就请家教。 亲戚经常请我帮忙,让我从学校找水平高的老师给孩子补课。 “只要能把孩子教好,花多少钱都不在乎!”这是他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如果花钱就能够买来孩子的成绩,那岂不是富人家的孩子都是学霸!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想到,钱倒是花了不少,孩子的各方面都难以让人满意。 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花钱不可能买来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此,只会误入歧途。 孩子成才最大的责任人和受益人,是父母! 有一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和老师来一句:“把孩子就交给你了!”剩下的事情再不操心。 他们认为,教育孩子那是老师的责任,和家长无关。 这是非常错误的。 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做《老师不过是家长请的装修师傅》,说得特别在理。 您的孩子,是您倾注全家几十年积蓄购买的一套房子,老师,就是您请的装修师傅,这房子的所有权是您的,装修得好,您住几十年,舒心放心有面子。 对应到学校教育,就是五十套户型不一的毛坯房,交给一个装修队,包工头就是班主任。

&装修师傅肯定也想把房子装好,这是责任所在。 但一个装修队同时在装修几十套房子,就算再专业,也可能想得不全面,需要业主的配合与沟通。 毕竟,房子装修完是业主用来住的,如果业主自己都不上心,装修出来的效果怎么可能处处满意。 真正装修过房子的人都知道,等装修完毕,自己也成了半个装修专家,该明白的地方都自己搞明白了。其实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家长也要边学习边教育,等孩子长大了,自己也成了教育专家。 套用一句话说,孩子是老师的,也是家长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家长的。 孩子教育好了,将来自己老了是不是能指望上孩子且放到一边,但他事业有成,人生顺遂,至少不用为他操心。如果孩子一无所成,将来啃老甚至违法犯罪,那么做父母的可能一辈子都要为孩子疲于奔命。 这年头,教育专家成千上万,教育类书籍浩如烟海,但没有任何一个专家,指点几句就能让孩子脱胎换骨,没有任何一本书,让叛逆的孩子看完就洗心革面。 教育孩子,不能迷信别人,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 专家的话、教育的书不能说没用,但最多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里人非常注重学习,但这种学习只局限于学校的知识层面的学习。父母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在家里我可以只管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即使这样,我的学习成绩最后也没搞好,但是我自己内心一直都把学习看得很重要,我内心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学习好,我从小就超级羡慕学习好的人。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其他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如何,我所在的环境是一个以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衡量一切的环境。一个人学习好,就是好孩子,三好学生,老师们喜欢,同学们喜欢,家里人优待,如果反之则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一种景象。一个人的情绪和心情与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我高中以后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内心深处一直以来对学习这个事情特别看重,而且超级羡慕那些学习优秀的人,特别羡慕高学历者。 在我做了妈妈以后,非常自然的,像很多父母一样,我和老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用心,我们在这个时候,对于“教育”,依然是很看重认知层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给他买书看,下班回家后会给他读书,给他讲故事,老公还想了很多妙招教他认字。当时,我们觉得这一切非常重要。当孩子因为我们的教而学会很多东西的时候,我们内心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真是溢于言表。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尤其是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我越发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孩子的不足。日常中,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是每天放学回家后的重中之重的事情,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可以说牵动着我们家的情绪走向。如果孩子在作业方面状态积极,我们家就会一片祥和之气;如果孩子在作业方面拖拖拉拉,困难百出的时候,家里的气氛就会变的明显的紧张。 除了学习,我还面临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很多挑战。可能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从不说脏话的孩子,开始说脏话了;哪天在学校里和某个小朋友闹别扭甚至可能打架了;早晨叫他起床上学,我觉得自己已经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但他依然怎么都不愿意起,而且还时不常地和我们说他不想去上学了;晚上因为作业拖拉到很晚导致睡觉特别晚而和孩子吵嚷;孩子开始对我说的很多话公然不听和反驳了…… 我越发的感觉,孩子的教育远远不是仅仅的学习方面和认知层面的教育,我觉得在我和老公已经非常努力地去扮演一对好父母角色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可以输出一个如我所愿的孩子的时候,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表现经常让我感到失望和不满。 我经常会感到非常困扰,我觉得从我们为孩子做的A,应该可以输出个B才对啊!我当时的想法太过幼稚了,我当时真的把养育孩子想象成一种工业生产。从配料、特定工艺经过几道固定工序,就应该生产出来某种成品。可实际情况为什么不是我想象的这样呢? 我也观察过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现在很多知识分子的家庭,由于父母学历高,懂的多,我觉得有一些看似太懂的父母,对孩子进行了不必要的干预。结合我自己这些年的困惑和亲身体会,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三个境界: 1)父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对的,他们的做法是对孩子好的,可其实不然。因为他们认为对孩子好,从而对孩子进行不必要的干涉和控制。 2)父母不懂教育,他们知道自己不懂,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不管孩子,随着孩子自己去发展,自己去成长。 3)父母懂得很多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可以在必要时刻给到孩子必要的支持。

&这三个境界中,我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境界最高,第一个是最不好的方法。我后来总结,如果父母对孩子管的不对,还不如不管。 每对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即使是用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是以他们认为好的、认为对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是错的方式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 我一直在很小心的做母亲,也一直在很努力的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上面的第三种最高的境界。但那确实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在我没有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有足够的智慧”知道我自己是懂,还是不懂。我希望自己有极强的觉察力,可以觉察到在自己不懂的时候,不要错误引导或者伤害孩子。我希望在我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方式的时候,最起码我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方式。 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很多时候真正做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他的成长过程。

你知道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吗?值得所有家长深思(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