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需要怎么做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作为父母,应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培养孩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家长不要摆出“父(母)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理解的应该让孩子知道。

想要让孩子擅长交朋友,就要先给他创造与人交往的条件。
一个总是待在家,很少和小朋友接触的孩子,给他灌输再多的交往技能,他也是学不会的。
我们可以经常带孩子去朋友、亲戚家走动,不仅能让他多和其他小朋友玩,爸爸妈妈还可以借机向他示范,怎么打招呼、怎么分享、怎么帮助别人。
2二是不要强迫孩子一起玩。
一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太多的强迫,孩子就容易有害怕、排斥的情绪,反而会弄巧成拙。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相处模式是有一个发展规律的。
一开始,孩子会先一个人玩。大一点后,他会在玩的时候,注意观察别人在干什么,然后模仿着玩一样的玩具。
再后来,孩子们会搭两句话,互相帮个忙。发展到最高级的阶段,大家就会一起商量,合作着来玩游戏。
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END
让孩子学会分享
1分享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爱分享的孩子,总是更容易交到朋友,收获别人的好感。
这一点在心理学上也有佐证哦。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法则叫做“互惠法则”。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给别人一些小恩小惠后,对方会在心理上有一种亏欠我们的感觉,于是总想找机会做点什么来“补偿我们”。
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2关于如何分享,下面这4点很重要。
1、不要强迫,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2、要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去鼓励他们分享,比如让他们一起玩、轮流玩。
3、给孩子决定权。
他可以决定把哪些不那么重要的东西拿出来分享,也可以决定分享一部分,还是分享全部。
4、要让孩子守住底线,不要一味地分享、忍让,最好变成好好先生。
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想要和小朋友们愉快地相处,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也是很重要的。
有的时候,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他想要加入,却不知道怎么做,就很容易产生两种后果。
一种是放弃,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越来越沉默,渐渐回避和别人一起玩。
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另一种是用不恰当的方式强行加入,比如抢小朋友的玩具,推人。
这就像是学生时代的一些男生,明明对某个女生有好感,却不会表达,还幼稚地用欺负人的办法来吸引女生的注意,结果只会让对方更讨厌他。某幼儿园曾做过5次测试:请数名幼儿从指定的幼儿手中取玩具。结果,有90%以上的幼儿是动手抢或求助老师去取,只有极少数幼儿采取语言商量或用其它玩具交换的办法获得成功。许多幼儿一方面只会把布娃娃等玩具假想成自己的伙伴,却不能与真实的同龄伙伴友相处和交往。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家长在“四怕”心理驱使下,限制孩子们交往,致使较多的独生子女陷入交往饥渴与交往低能的困境。所谓“四怕”即怕孩子出门被欺负;怕孩子出外学坏;怕孩子外出游玩耽误时间;怕其他孩子上门玩弄脏了居室。
心理学家认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的困境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人那里学到的。作为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永远走出孤独的困境呢?
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作为父母,应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培养孩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家长不要摆出“父(母)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理解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去“参政议政”,有利于孩子树立处理事物的信心。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一味地由家长说了算。
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家长可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已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要求孩子观察成人间的交往;家中来客时,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切忌一味将孩子赶走,要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交往。这样将有利于消除孩子与人交往中的羞怯、恐惧心理。

教习基本的交往方法。儿童学习交往应当学会相应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家长应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

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需要怎么做(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