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留学,也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能适应留学后的生活。出国后的生活幸福指数完全由你的适应指数决定。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适应指数最低的几类留学生类型,希望大家能根据自身情况全盘考虑,再做出国留学的决定。
妈宝型
这种类型的留学生依赖性很强,几乎没有自理能力,从出国前的选校选专业一系列申请规划,到实际申请阶段,所有事情都是父母一手操办,自己没有任何主见也不想有主见,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出国之后,一有不太适应的地方,马上就向父母抱怨哭诉。他们可能早就习惯了所有事情由别人操办和督促,所以在一个所有事情都靠自己的环境下,他们很难适应留学生活。
玻璃心型
这类留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身在国内还有三五好友还能随时随地找安慰,但初到国外有时差,也没有任何人在身边,只能自己承受一切。因为内心有些脆弱,过于多愁善感,室友的一句无心的话、同学间的一点小摩擦,都可能让他们感觉很难过,更别说类似于租房子遇到黑心房东、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坐车坐错方向等事情了。他们能随时随地感觉生活不易,但留学生活的一切哪里有“容易”二字呢。
懒癌晚期型
这年头患“懒癌”的同学不少,但是出国留学的同学还是应当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否则可能无法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在国外学习,老师只负责授课,学生成绩不好、学生可能无法毕业等情况都不在他们的关心范围内。所以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当学会约束自己,不要浪费在国外享受顶级教育的大好时光。
希望大家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分析,看看自己是否属于不适合出国留学的人群,不要盲目地选择留学。最后给大家三个小建议:
科学评估是前提:
不盲目的追求国家,地理位置,学校排名,热门专业等等,选择适合自己性格和兴趣的国家、学校和专业,适合自己兴趣爱好、思维模式、成长轨迹的才是最好的。科学地对留学前学生本身的评估尤为重要,以优势和兴趣为导向,合理平衡就业市场和优势学科才是留学前考虑的问题。例如,如果兴趣和优势都是中国传统文学,当然不建议走出国门,最起码现阶段不适合海外的教育,这才是理智和科学的。
人生规划是目标:
留学规划不应该仅仅存在于求学阶段,应当延伸到整个人生规划,是否走出国门求学应当是关系到整个人生,是否幸福的问题,草率决定是不合理的,当把眼光放眼到整个人生阶段,然后把留学拆分成重要的组成单元,考量这个单元在整个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然后在结合客观环境去选择,是否留学和去哪儿留学的问题。
预见困难是常态:
当考虑留学的问题的时候,就应当预见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困难情况,早有心理准备,小到生活环境不同水土不服,感情寂寞,大到就业形势不好,全球经济危机,都应该在思考的范围之内,当全面有预见性的思考困难,准备应对的时候,本身的可怕程度就随之削减了。
英国中学教育:贫富差距悬殊,中国学生领先英国白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