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今年4月透露,全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户改的具体方案。若加上上海本月25日推出的方案,一共就29个了。未见动作顽固不化的,所剩无几。
梳理各地方案,可发现一个最大的共性:都提到要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文明的耻辱,是剥削的源头。这点暂且按下不表。只说一点——大量农业户口的人,根本没在搞农业,你还区分是农业户口、不是农业户口,这本身就是个笑话。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能得到什么
农业户口的存在,本身就是笑话
所以,取消农业户口,肯定是正确的方向。举个最近的例子,天津爆炸事故后,天津市政府宣布,对受伤住院人员,在待遇核算上不分农业户口、城市户口,一视同仁。这就算是一个小进步。
二、但现在若强制取消农业户口,农民不愿意
建国六十多年,中国农民总在付出。根据腾讯历史的梳理,从1949年到2003年,农民交了近4000亿元的农业税;从1962年至今,农民私有土地被收归集体所有,至今仍无土地所有权;1968年开始1980年结束的上山下乡运动:知青与农民争土地、争工分、争口粮。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这是中国农民的& 贡献&。然而& 贡献&带来的却不是优待,而是歧视。
1953年至1985年期间,国家搞了统购统销。为了发展工业,强制农民低价把粮食卖给国家。低价收农民粮食,高价卖给农民工业产品,这就形成了& 剪刀差&。据农业学者袁瑞珍统计,这一过程中,农民向国家贡献的财富大约在7000亿到8000亿元。正是这种& 剪刀差&,让农村一贫如洗。
一身的伤痛,委屈的痕迹,但在某些政策制定者眼里,这一切都是0。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现在,要取消农业户口了,不是好事吗?
对大多数农民而言,还真没有信心点头称好。据秦晖教授观察,取消& 农业户口&和设立& 农业户口&,一样都可能造成歧视。尤其是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强迫农民& 农转非&的现象。
农民最关心什么?最关心& 集体所有&的土地。现在强迫他们放弃农村户口,从理论上来说,就可以把农民的土地收走——按现行土地制度,非农户口的人,没法在农村& 集体所有&土地。2014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九成农民不愿交地换非农户口。
三、很多农民真正想要的,又给不了
现在的农民,反而非常珍视自己的& 农业户口&。一位农民说,& 我在农村有田有山有宅基地,还有补助、社保。我要想去长沙市里买房,一样可以。&
是啊,放弃& 农村户口&带来的好处并不明显,而失去& 农村户口&则很可能意味着失地。农民自然会做出权衡利弊的判断。更关键的是,当代农民被损害,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 农村户口&和& 城市户口&之别,而是& 外地户口&和& 本地户口&的悬殊差距,是新市民的福利难以保障。
如果大家都是本地户籍,农民和非农的待遇差距,确实在不断缩小,这也是看得见的进步。但问题是,毕竟还有7800多万跨省打工的农民工(2014年数据)存在。
这些农民工共同面对的难题,不来自& 农村户口&,而来自& 外地人&的身份。尤其在北京、上海、深圳、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方的实际居民结构与名义户口结构,早已相去十万八千里,却一直延缓改革甚至拒不改革。
如果说,本地户籍人口与外来打工者的身份壁垒依然突出,那么取消农业户口的所谓& 城乡统筹&,就少有实际意义,更难说有什么前沿性。
今日话题: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能得到什么
农民工在小城市落户容易,但很难成新市民
另外,很多农民工想要在小城市落户,是很容易的,这点没必要否认。但是,有了市民身份,依然存在& 老市民&与& 新市民&的二元化问题。在以前的专题《农民工怎样才能买得起房》里,我们曾指出,就算没有政策作梗,与北京毗邻的河北燕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依然堪忧。一个农民工的市民化成本总共约8万元左右,这笔费用地方政府不愿意承担,给他们脱掉& 农业户口&的帽子,又有什么用。
四、那么改革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若论取消农业户口的动机,得先考查当初设立农业户口的目的。主要目的有三。其一,把农民拴在土地上,确保粮食产量;其二,利用工农剪刀差,盘剥农业补贴工业;其三,限制人口自由迁徙,防止流民产生。
但随着时代发展,粮食危机不再,也不需要用农业来补贴工业,除个别城市外,也不需要控制人口规模。官方想取消农业户口,这是自然。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越来越多的省份想取消农业户口,可能有更高瞻远瞩的想法。对于小城镇和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而言,是想刺激人口流动,一来可以消化楼市库存(靠农民工消化库存已经明确提出),二来也可拉升城市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