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户籍问题,65岁以上上海户籍老年人可按年龄分为五档获得老年综合津贴,津贴可提现。在昨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办主任朱勤皓介绍了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主要内容。《条例》对老年人在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家庭赡养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晓颖 记者 范彦萍
老年综合津贴分五档
具有本市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通过& 上海市敬老卡&每月领取综合津贴。
按照年龄段共分为五档:65-69周岁,每人每月75元;70-79周岁,每人每月150元;80-89周岁,每人每月18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350元;100周岁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预计年财政投入超过45亿元,将覆盖280余万老年人。
老年综合津贴如何发放?据介绍,有关部门将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办理一张& 上海市敬老卡&,用于发放津贴。& 上海市敬老卡&是具有金融功能的借记卡,该卡可用于购物消费、存取现等,但仅支持境内使用。
老年综合津贴自本制度实施之日起,从老年人符合条件的当月开始根据适用标准按月计算。发放采取按季度预拨的方式,于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分别发放。
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就近到居(村)委办理。从4月11日至5月31日,各居(村)委集中接受老年人咨询、申请、办理和领取& 上海市敬老卡&。6月1日以后为常规办理阶段,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就近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办理。在集中办理阶段因各种原因未申请办理的老年人,可在常规办理阶段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办理。
按照自愿申请的原则,老年人(或代理人)凭二代身份证与复印件及相关材料办理。老年人申请办理时,可从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六家商业银行中,自主选择一家,作为自己老年综合津贴的发放银行。领卡后需前往商业银行办理激活手续,方可使用金融功能。有关部门特别提醒本市符合条件的老年市民,有序申请,错峰办理。
6月底,第一笔津贴会在统一时间发放入卡。今后新增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就近前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老年综合津贴事宜。据悉,6月25日起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的原社会保障卡副卡将停止使用。
1月29日,经上海市人代会通过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 本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照不同年龄提供涵盖高龄营养、交通出行等方面需求的津贴,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老年综合津贴标准的调整,不与单一因素挂钩,将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财政收入、物价、养老金、老年福利等因素,统筹考虑,适时调整。
70岁以上医疗个人缴费继续补助
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将逐步提高。从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其中农村居民在村卫生室门诊就医直接报销80%,60岁以上农村老人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20%,70岁以上城乡居民的个人缴费继续给予全额补助。
在住房保障方面,本市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符合本市廉租住房申请条件且提出申请实物配租的,还可以优先承租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
针对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养老服务筹资水平较低的现状,上海市提出& 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据悉此为本市社会保障方面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本市正在研究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以及与商业保险制度相衔接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筹资、评估、支付、服务、监管等系统性方案,保障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
6座市属公园免费进入
据介绍,上海市敬老卡具有金融和老年优待的双重功能,其既是银行借记卡,也是老年人享受尊老社会优待服务的凭证。
在社会优待服务方面,今年5月1日起,6座市直属公园(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古猗园、辰山植物园)将实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入园。据了解,全市165座在册城市公园中,146座已实现免费开放,19座收费公园除对7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入园外、对6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不同程度的门票价格优惠。
为切实落实社会优待措施,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在老年人生活多方面均在落实各项措施。
在卫生保健方面,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就医和优先安排住院的便利,落实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查、取药& 五优先&。在维权服务方面,对8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上门提供法律咨询或接受立案材料。对8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提供免费遗嘱公证服务。在交通出行方面,本市首批50辆无障碍出租汽车已投入使用,优先服务于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对老年综合津贴有疑问的市民可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962200(社区服务热线)、962222(社保卡管理中心服务热线)咨询。
支持社会力量设置护理站
此次《条例》在& 社会服务&章节中提出要建立老年照料护理需求评估制度,旨在通过统一受理、统一标准、统一评估、统一派单、统一监管,促进基本养老服务资源和需求的公平有效对接,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该制度从去年开始在部分区县试点,目前正在向全市面上推开,要求今年年内全市普遍实施。
截至末,全市累计建有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442家,为1.5万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健文体、精神慰藉等日间照料服务;累计建有老年人助餐服务点634个,为7.3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助餐服务。据朱局长介绍,总的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远远不足。
此外,《条例》在多个章节提出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要求。这也是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呼声比较强烈、迫切要求突破的内容。近期,市民政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将联合出台养老服务业企业登记管理办法,推动养老服务业企业分类登记,降低登记门槛,促进注册便利化,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市卫生计生委也将出台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设置护理站,参与社区居家护理服务。
更加明确了& 常回家看看&
新《条例》对赡养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义务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 常回家看看&的规定,还进一步明确,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庭成员要& 常去院看看&。在现实生活中,针对老年人侵权案件、子女不尽赡养责任等情况时有发生,法条的操作性办法还有待细化。最近,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已向社会公开招标课题,开展家庭养老责任实现途径的专题研究。有关部门正在开展专项调研,健全老年维权网络,提高涉老案件办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