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孩子在大人面前 不懂礼貌 该怎么教育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孩讨厌外公外婆我的小孩小时候一
& 我的情况与你相似,看能否参考? 我父母住在乡下,所以小孩从小都是外婆带的,读小学前就住在外婆家,他甚至觉得自己和外公外婆才是一家,读小学后才回家过夜,而晚饭还在外婆家吃。 这样的结果,小孩对外公外婆更亲一些是肯定的。
& 但与你不同的是,我儿子没有讨厌乡下的爷爷奶奶。相反,每个周末都愿意随我们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 看了你的描述,我觉得小孩的问题,根源在大人。 1、教育小孩要从婴幼儿开始。由于小孩生活城里,平常与外婆他们在一起,我们一般周末都要带儿子回乡下看爷爷奶奶,儿子很小时我们没汽车,骑摩托车也会去。
& 让小孩喜欢乡下、喜欢爷爷奶奶的同时,更让他知道看望和孝敬老人也是责任。 2、教育小孩要从自身做起。一是大人都有点歧视乡下,小孩就会看不起乡下人。我从小就跟他说爸爸是乡下人,你也是乡下小孩,尽管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乡下小孩,但至少不会看不起乡下的偏见。
& 二是大人不要以金钱来衡量亲情的主次。我的岳父母给孩子的钱是我父母的几倍甚至更多,但我特别是我妻子从来不因此来评价老人。(我还会当着儿子的面给父母钱,来告诉儿子爷爷奶奶没有退休金需要我们赡养) 3、教育小孩必要时需惩诫。
& 象不礼貌的情况,不要说对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对其他人也是不允许的,这是做人的根本。 相对来说,让小孩表面上尊重还容易的,而培养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你创造机会让他们多接触。待客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诉孩子见了客人应面带微笑,起立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必须认真回答。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抵嘴、吵闹。不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讨要礼物等。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当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平时,父母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探亲访友中让孩子学礼仪
做客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听得进,记得牢。
父母应告诉孩子要去哪里,怎样称呼主人,并介绍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自己的关系。鼓励和启发孩子想出一些新年祝词,向主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当主人端上糖果糕点、茶水时,应先道谢。然后用双手去接。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主人家的摆设和物品,更不能任意开柜子门、冰箱等。考虑到主人可能会留客吃饭,父母也应提前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要小口进食,闭起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来。挟菜、舀汤时动作要轻,不要光挟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要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提醒孩子临走时应向主人道谢,说“再见”。
儿童礼仪教育过程:
3-4岁:让孩子学习礼貌用语。如教会孩子说“你好”、“再见”、“请”、“谢谢”,会握手。
4-5岁:让孩子学习使用“对不起”,吃饭时会请别人夹菜,会用手帕,不在嘴里塞满食物时讲话。
5-6岁:让孩子学习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不旁若无人大声叫嚷,使用礼貌用语,守时和仪表整洁,学会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愿意帮助残疾人。
纠正孩子不良礼仪行为的方法:
温和惩罚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明确表示责备或不赞成,注视孩子的眼睛,说清不对在哪里,为什么不对。
自然惩罚法:以不危险为前提,让孩子在实施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遭到自然的惩罚。
暂时隔离法:在孩子因不良行为产生快乐时,让孩子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时间以1分钟为原则,使其从快乐状态转为不快乐。
权利剥夺法:暂时剥夺其权利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有作用。如对于孩子嚼口香糖后乱粘的行为,剥夺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权利。

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社会、家庭和教育单位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才能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行为的最佳方式。

孩子在大人面前 不懂礼貌 该怎么教育(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