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不到的原因
许多有孩子的父母都很烦恼:孩子总是听不见、听不到父母对他讲话。
许多男孩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往往心不在焉、或左顾右盼、或摆弄东西、或不时走动、或突然插嘴打断别人的讲话,这些容易让人觉得不被尊重,从而影响到孩子与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我们知道,男孩是有叛逆心理的(一般是9到12岁,从三年级开始),而且他是很喜欢向父母——尤其是向妈妈挑衅的。所以当父母讲的话他不爱听,父母吩咐他做的事情他不乐意去做时,他就会装作没有听到。
要使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杨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
倾听他人的心声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美德。孩子要与人融治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
好的习惯几乎都是从小培养的,因此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家长也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榜样。
善于倾听的例子
小男孩畅畅是个人人都喜爱的“小大人”,尤其在听别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讲话时,他从不抢话、插嘴,还会不时地用点头对对方所讲的话表示认可。有时,对方说着说着停顿了,他会问“然后呢”,来引导对方继续讲下去。
又比如孩子间发生矛盾了,老师也不能一言堂,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讲的时候,老师要认真听,尽量不打断。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他人讲话时不能抢话、插嘴,学会倾听。
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不仅能够及时地把握对方的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能够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
但是看起来,让这些听力“不好”的男孩静下心来倾所他人讲话似乎很难。不善于倾听的孩子,往往他的父母也不善于倾听。这些父母要么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要么是不懂得倾听的技术,所以,父母无从改起,才会觉得比较困难。
下面给出四点建议,让您的孩子学会倾听。
1.父母要给男孩做出善于倾听的榜样
如果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话以冷漠的态度对待,那么,孩子也会把父母所讲的话不当一回事。
但是,如果当孩子讲话时,父母能够放下手中的活,看着孩子的眼睛,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良好的倾听姿态的话,孩子往往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2.父母要调整说话的方式
对于容易叛逆的男孩来说,父母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的说话方式,往往会使这些男孩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如果父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已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対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例如:不要说“每天都要我来叫你起床,你到底起不起床?”而要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让别人来叫。"
父母调整了与孩子交流的心态,调整了说话的方式,孩子就有可能认真倾听父母说话。
3.表扬孩子认真倾听的那一瞬间
再调皮的小男孩也有老实的时候,再不懂得倾听的小男孩也有用心倾听的那一瞬间。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用心倾听的那一瞬间,并及时对他进行表扬。这样,得到表扬的小男孩在下次就会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善于倾听便成了男孩身上的优点。
4.教男孩一些倾听他人的礼仪
第一,倾听时,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如,而不是拘束。
第二,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式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可能”、“我不同意”、“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等。而要多以“你说的对”、“你这样想是有道理的”、“恩”来表达肯定,或者对他人的话进行重复。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即使要表达不同的意见,也要先从肯定对方进行切入。
第三,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应;也可以不时地用“是的”、“明白了”、“然后呢”、“对”等语言来表示自已在认真倾听。
第四,谈话时要制造一个严肃认真的氛围,比如要求孩子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告诉他现在我是认真的,让他从内心里认真起来。只要氛围对了,许多孩子都是可以好好说话和思考问题的。
其他情况:
当男孩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时,如当他在看他最喜欢的动画片时,他的注意力、兴趣点以及全部精力几乎都放在这个动画片上,他会忽视外界的一切声音,甚至是父母正在和他讲话。
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在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后再讲话,比如调低动画片的声音或者关闭之,然后再进行交流。
有些孩子听觉反应比较慢。当孩子接到家长的命令时,他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如妈妈对他说:“请把那个小板凳帮我拿过来好吗?”他会思考是现在帮妈妈拿过去,还是一会再帮妈妈拿呢?”而在他思考的过程中,他的身体不会有什么反应,这时家长就会误认为男孩没听到自己的讲话。
这种情况下,父母要确认孩子是否是属于听觉反应比较慢的类型,或者处于思考之中,可以让孩子重复他听到的话,或者说出他的思考,从而使沟通可以顺利进行。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专注、敢尝试等良好学习品质。对小朋友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本人认为一定要把握住两大要点,即学会倾听与清楚表达。
一、学会用心倾听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得我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孩子学会倾听,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的课堂有多少学生在用心倾听他人的发言?一支支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嘴里还夹杂着“我我我”。尽管老师在一旁不时地提醒“先听别人讲完”,可是还是有那么多的自顾自!他们只想着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全然不愿去理会他人的想法。结果呢,知晓的知识还是保存着仅有的那么多,不会的仍然不会。
什么样的长官带什么样的兵,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孩子,大人对孩子的影响力非常大,这就提醒着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案例描述:小班阳阳的妈妈告诉我,阳阳在家特别愿意听他爸爸的话,每次爸爸说话的时候他很是老实,坐在那儿像个小大人似的乖得很。可是一到妈妈跟他讲话时,他总是抢话,不想听。从跟阳阳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阳阳的爸爸为人很细心,一直都很注意对孩子各方面习惯的培养。他跟小孩交流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用心,不管小孩说话流畅不流畅,口语清楚不清楚,他从不会随意打断,而是极富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再做发言。而妈妈呢,性子急,每当孩子说话,她总是要自作聪明的去将其中断。时间一长,小阳阳自然也就愿意跟爸爸交流,听爸爸说话。身教重于言教!有时候光给孩子讲大道理不一定好用。如果能把握好契机,适时的用实际行动去引导他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幼儿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当面对那些上课不爱听人说话的孩子,我们可以随时这样提问:“谁能把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话再说给老师听听?”对能说出的孩子一定要大力表扬,以此提醒其他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是不喜欢的。还有,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如,叫毛毛去拿书。你可以这样跟他说:“毛毛,你到办公室去把我的书拿来。听清楚了吗?”“毛毛,可有什么没听明白的?”
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绝非小事。
二、学会清楚表达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与人交往中,我们是不是经常觉察到:有些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口若悬河,思路清晰;而有些人说话总是喜欢哼哼哈哈,唧唧歪歪老半天人家还未能听明白他想要说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差距!清楚地表达不仅体现着自身组织思想的能力,更能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
案例描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师:小朋友们,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呀?
生1:红的,爸爸买的。(也许是太着急,孩子回答的语句不是太完整。)
生2:我书包,嗯,书包……
师:好了,你坐下吧。(可能是因为紧张,孩子尚未回答出就被老师粗暴地打断。)
生3:我书包是在店里买的。妈妈骑车带我去买的。妈妈说……(孩子还想接着说,可是老师怕拖延了时间,草率地叫停了幼儿的讲话。)
教师的以上做法是严重缺乏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表现,幼儿期儿童思维还不能像成人一样敏捷,他们尚不具备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情绪易冲动,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较差。故老师应正确对待幼儿的回答,耐性的鼓励、诱导幼儿慢慢地把话讲清说全。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如上述那些个案,教师如果这样处理效果肯定会不一样:
“哦,红颜色的书包是爸爸买的。”
“嗯,别着急,慢慢说。你的书包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它吗”
“说的真不错。我们知道了你的书包是妈妈骑车带你到店里买的,对不对?现在我们再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介绍的好吗?”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我们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此外,对《指南》中强调的“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这一建议我尤为感兴趣。并非说教学中要刻意地去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掌握这些关系语句,而是我们这些成人在平时与孩子们讲话时可以尽量多用用这样类似的语句,悄然地去引导他们练习。
情景再现:有天,侄女带着她三岁的儿子到我家玩。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让人感叹:现在的孩子真会说话!
“宝宝,我们今天为什么到姑爹爹家来?”
“因为我想姑爹爹和姑奶奶了。”
“那你有没有带什么好吃的送给他们哪?”
“因为我现在小没钱买,等长大了再买好吃的送给姑爹爹和姑奶奶。”
……
“妈妈,你为什么又不理我?”
“因为你刚才惹妈妈生气了。”
“如果我不调皮了,你是不是就喜欢我了?”
……
现在的年轻父母文化素养较高,他们一般在与小孩交流时都很是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他们明白:模仿,小孩子的天赋。大人们平时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语句表达,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和幼儿讲话时,大人们自身的语言一定要清楚完整,有条有理。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生活中我们应通过多种渠道去丰富他们语言的内容,增强他们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平时要多以鼓励为主,使幼儿在想说、敢说、会说来帮助她积累丰富的语言讲述经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