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健全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生命、生活、生存教育,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3月13—15日连续三个晚上,西乡中学初中部体育馆二楼座无虚席,家长、教师济济一堂,共同聆听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家庭教育讲座。
初一学生在平稳度过小升初的适应阶段后,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初一学生个人意识增强、情绪波动较大、积极主动探索等心理特点,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宝安区家庭教育讲师闫玙,分别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分析正确成长观的三个要素,即多维度看待、内动力驱使、小细节积累;最后为家长支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成长观,关注身心健康,追求全面发展。
初二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家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宝安区合格家长课程教养方式组组长徐巧双老师在讲座中,从模拟情境入手,通过具体案例明确“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先链接,再教育”,在家庭教育里,关系大于教育;提出和青春期孩子沟通、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描述事实和感受,肯定对方的动机,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识,真正的倾听,允许彼此有不同建议。
初三学生和家长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宝安区心理辅导中心核心成员田春利博士从心灵成长的角度出发,提出家庭生命教育的五个原则:生命第一,多元成功观,让失败的孩子回家,打通更多生命通道,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从心灵减压的角度,引导家长认识到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他们的成长都是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过程,要一起耐心地探索正确打开他们的方式,做好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孩子在早期教育成长过程中,家长是最亲切的指路人。每天我们都是以大人的姿态告诉孩子,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以为这样子,孩子即可万无一失的长大?而实际上呢,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但作为家长的您,有注意到吗?&
& & 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孩子在哭泣时,许多家长的反应就是一个字“烦”,然后用一个玩具或食物打发。这真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了吗?您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了吗?遇到这种情况时,您不妨在让孩子“老实点”之前,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一下他/她为什么哭?
& & 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孩子在安静的状态时,家长会不闻不问。而当孩子表现调皮、多动时,则会引起家长马上关注。这让许多孩子认为,只有我调皮的时候,家长才会注意我。这样的心理,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
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小笨蛋”之类的话是家长指责孩子的口头禅,虽然经常提及却并非真心责骂。但孩子的世界却能因为外界对他/她的评价使得自身价值不够乐观,使得他们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验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年轻的父母大多重心都偏向于事业、工作,在家也喜欢将工作的事带回家来处理,而忽视的一旁的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看完这些,请家长记得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有没有犯过同样类似的错。别看小小幼童,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也有不喜欢父母做的事,多给孩子一些爱,多与孩子互动交流。我们黄金玩学中心也将与您一起,为孩子打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