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怎么样 …… 中央民族大学是少数民族院校,其中他的艺术类是最有名的,今年正值中央民族大学60年校庆,他们的表演都很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的美术类怎么样_ …… 我觉得吧,大体上和其他211院校的住宿环境差不多,甚至更好,宿管老师每周都会查卫生,但都十分认真负责.有一次我生病了夜里很晚了宿管阿姨一直在给我送药,真的很让人感动.其实我个人觉得北京学校的饭都不错,民大的饭...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类专业怎么样 …… 还有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怎么样?学校乱不乱,联考考了246分(满分300) …… 中央民族美术专业在北京属于还不错的学校 它本身就不是美院类的学校 是个综合类大学 这种水平算不错的了 算是很热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累不累?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累的.对专业要求高.一画就是几个小时啊.
的美术生,是不是中央民族大学美术排名后十名就没可能了就算文化课过了_ …… 不知道民族大学的招生政策是怎样的,如果是央美,如果你的文化课成绩是前几名,只要专业合格就能入取.一般都会有个所谓的小圈,也就是每年录取的专业线,有个大致的分数或者名次.当你进了这个小圈,一般文化课成绩过线就没问题了.比如央美造型学院吧,只要你专业成绩在200名之前,你文化课过线基本就没问题了,这就是小圈名次,这个名次的专业成绩,就是所谓的小圈线.
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系哪个专业最热门 …… 艺术类分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不知道仁兄说哪个专业 舞蹈学院哪个专业都很好,全国第三的舞蹈专业,人称舞蹈家的摇篮,据说当年韩庚、宋祖英就是舞蹈学院的学生,也是民族大学就业最好的专业之一 美术学院分装潢、油画、国画、影像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美术教育,要说历史最悠久最强的应该油画和国画,这是最早的2个专业,有许多老资格的教授,是民族题材的老资格了.最新颖最好玩的专业要说影像设计了,据说全国只招收10个人,每个人都有数码单反相机,就业前景大有可观.其他专业都还行就不一一说了. 音乐学院不大了解,据说民族乐器很牛B,全国也是前几名的,有个中央少数民族乐团,是隶属于音乐学院的,近几年很火,比赛名次不错
中央民族大学有艺术类招生资格吗 …… 你好,在过去三年中,中央民族大学的艺术类专业都很有名气,艺术类是进行招生的.你可以去学院官网看看.祝你好运以下是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统计 1. 美术学(美术教育):文化线401,专业线174.8 2. 绘画(油画):文化线375,专业线168.33 3. 中国画:文化线388,专业线164.8 4. 视觉传达设计:文化线380,专业线156.5 5. 视觉传达设计(影像设计):文化线374,专业线171.67 6. 环境设计:文化线371,专业线175.34 7. 服装与服饰设计:文化线391,专业线171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设计专业好吗,文化课多少分能上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在各省录取的最低文化分数为401分(没有公布分省的录取成绩),按照山东去年文理科二本分数线510分和490分的标准,要上中央民族大学的美术学专业,除了专业成绩够提档线外,你的文化课成绩应该达到山东二本分数线的85%以上,才比较保险.苗族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为苗剧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旧社会,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也没有戏剧发生的记载,所以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苗族人民才在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始创了自己的民族戏剧。20世纪50年代中期,苗剧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的苗族聚居地区创建、发展起来。苗族的戏剧剧种依流布地域不同,主要可分为湘西苗剧、广西苗剧和云南苗剧。
湘西苗剧产生、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4年2月,花垣县麻栗场文化站干部石成鉴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与苗族艺人石成业等将苗族神话故事《沪溪铜》改编成苗剧《团结灭妖》,并由麻栗场俱乐部排练演出。他们吸收了苗族叙事体民谣、歌舞、武术、健堂戏等传统艺术,并借鉴了汉族戏剧的一些表演形式,以歌舞念诵等方式加以综合与创造,湘西苗剧就此诞生。
其后,吉首、古丈、凤凰等县也都建立起业余剧团,并于1958年建立了花垣县文工团(后改为花垣县苗歌剧团),苗剧遂在湘西广大苗族地区得以流行。湘西苗剧演出剧目约有近百个,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的民间小戏,如《团结灭妖》、《逃犯审官》等;二是取材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新编历史剧,如《带血的百鸟图》、《三年打不进龙门寨》等;三是依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现代戏,如《相亲亭》、《喜事重重》等。
湘西苗剧首创剧目《团结灭妖》,讲述了古代苗族先民与恶魔斗争的故事。写远古时代,有一恶魔来到泸溪阑,欲食尽此地孩童。苗族青年巴贵达惹等人计杀恶魔,剥其皮为鼓,取其骨为棒,击鼓庆贺。女妖闻知,恶从心起,肆食九村九寨男女老幼,仅剩一村一寨。巴贵达惹吹起芦笙,率众力战女妖,终将其杀死。湘西苗剧的表演无行当体制,亦无固定程式,基本是生活化体现,也有虚拟性表演,接近地方小戏的艺术风格。其身段动作多从苗族生活、舞蹈、武术中提炼发展而成,有时还选用一些巫师的动作,同时也借鉴了一些汉族戏剧的表演程式。
广西苗剧产生、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1955年7月,大苗山(今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壮族干部罩桂清,将流传于大苗山的果哈唱本《友馨伴依》改编成同名文学剧本,并组织排练搬上舞台。1956年秋,覃桂清又将另一首苗族叙事长诗《哈迈》改编成同名剧目演出。这两个剧目得到苗族人民的承认,被称之为“苗剧”。1957年融水县文化馆举办第一期苗剧训练班,在全县业余文艺骨干中推广这两出戏。不久全县先后成立了6个业余苗剧演出团队,苗剧这一新生剧种遂广泛流传开来。
广西苗剧的剧目分为三类:一类是根据苗族民间叙事诗改编,如《友蓉伴依》、《哈迈》等;一类是根据汉族戏剧移植改编,如《边寨之夜》等;还有一类是反映新生活的现代戏,如《征服鬼山》、《勒公砍米简》等。广西苗剧创始剧目《友蓉伴依》,写美丽的苗族姑娘友蓉,在坡会芦笙坪上与英俊后生选功相遇并产生爱情。丑恶的山主儿子迪高见友蓉貌美,百般逗引却遭拒绝,因而怀恨在心。他设计骗雇迭功去放木排,并买通土官栽赃诬害,将迭功投进监牢,然后强娶友蓉为妻。新婚之夜,选功越狱逃回苗寨,打死迪高,救出友蓉,二人远走深山,开始了新的生活。
广西苗剧的表演形式为歌、舞、剧的综合表现,初步形成某些独特的表演程式,但艺术形态尚未成熟,也未形成固定的角色行当体制。其身段动作主要是对生活内容的美化,或把本民族的舞蹈、武术加以运用,同时也袭用一些汉族或其他民族剧种的表演技巧。
云南苗剧流布于云南鲁甸、禄丰、安宁三县的苗族聚居区。1958年,云南苗剧在鲁甸、禄丰、安宁三县相继产生。在鲁甸县,水磨区王国光、王建珍等苗族青年,据苗族民间传说故事编演了《早赞与半赶》;在禄丰县,仁兴区大阱乡杨嘉珍、王德光等人,就地取材编创了小戏《半夜积肥》,后又演出了《山区烈火》、《红昭》等剧目。在安宁县,苗族干部朱明科,将苗族民间叙事诗《诺排与启彩娥奏》改编为刷本,又创作演出了《马童郎与刘九妹》。
1960年后,鲁甸、禄丰、安宁等县的苗剧活动,以禄丰县大阱乡业余苗剧团较为活跃,曾携剧目《两朵山茶花》(《红昭》修改本)参加楚雄州文艺会演,并在全县苗族聚居区作巡回演出。云南苗剧代表剧目(两朵山茶花》,写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红昭,能歌善舞又擅绘画。一日在牧羊小憩时,以泉水为镜自画了一幅肖像。不料此像被头人蒙得沙窥见,遂抢红昭欲纳为妾。途中幸遇猎人饶恩那拼死相救得免于难,红昭始对烧恩那产生了爱情。
不料红昭自画像又被狂风卷走,时值皇帝出外围猎拾得画像,于是抢走红昭,并射伤饶恩那。饶恩那伤愈后,进京搭救红昭。红昭用计,使皇帝以金袍与饶恩那的百兽袍换装,文武百官一时难辨真假,饶恩那趁机假旨杀死皇帝,与红昭同返苗山。云南苗剧的表演风格质朴粗犷,体现了苗族人民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品格。其表演身段比较生活化,以模仿生活动作与苗族歌舞相结合,有时也借鉴一些汉族戏剧的程式技巧,尚未形成固定的角色行当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