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民族艺术类展览都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其中,展览中更是有28件重点文物串成展览线索,观众除了可以获得文物本身的历史信息外,还可以了解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看法。同时,首博还贴心地向对此次展览感兴趣的观众提供参考阅读,让观众了解可以通过读哪些书和文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皮影戏,京剧,风筝的制作工艺,牙雕的技艺,中国剪纸艺术,杨柳青年画,武强年画,佛山年画,潍坊年画,桃花坞年画,绵竹年画,景德镇瓷器,北京智化寺京音乐,西安鼓乐,市、浙东锣鼓,潮州锣鼓,纳西鼓乐,冀中管乐,潮州鼓乐,东北鼓吹乐,鲁西鼓吹乐等等,中华民族艺术包罗甚广源远流长。展览是博物馆的一种特殊语言,展览主题的确定、展品的选择、设计形式以及配套的设备设施、活动等都在无声诉说着博物馆对于社会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彰显着博物馆为服务公众所作出的努力。怎样办好一个展览,使公众得以获得更多文化知识及精神享受,而不是曲高和寡,自说自话,是每一个博物馆从业者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除历史类陈列外,近年来博物馆又推出了更为多元的展览,选题题材广泛,更贴近社会与观众,尤其涌现出大量民族、艺术类展览。展览不再以宏大的叙事框架来阐释多元的社会文化,而是寻求兼容的文化氛围,更多强调多元与统一并重。
叙事方式更多元的民族类展览
民族类展览逐渐成为各地博物馆展览的“主角”,相较于前几届,我们能看到今年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入围了不少民族类展览。历史文物类陈列一般都以史为纲,以物印史,主题脉络清晰,但想要将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悉数展现,则庞杂困难得多。此次入围的三个少数民族类展览,并不是少数民族文物的简单堆砌,而是在展览主题脉络上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强调多民族繁荣发展的同时加以多样的互动手段,增强观展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1、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
首都博物馆
青藏高原对公众来说可能依然是封闭独立的存在,展览的目的之一便是让观众改观,第一部分开宗明义,通过一系列的考古成果说明:复杂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阻挡文明之间的交流。展厅摆放数件有代表性的文物,找寻与外界其他文明的互动交流的印记,便于观众理解后面内容。
保持与外界的交流来往需要依靠交通,这片雪域高原上丝绸之路的瑰丽历史尤为厚重;此外佛教怎样成为藏民族的信仰,又为何呈现风格迥异的宗教艺术,也是藏历史文化的核心。顺着这条逻辑线路,第二、三单元讲述了这部分内容。展览最后一个单元升华主题,展出重量级展品《步辇图》,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带领观众,探寻西藏与内地的血脉联系,以及西藏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卓越贡献。
除了文物之丰富、展品之珍贵,在展览服务方面也是格外贴心。本次展览设置了手机导览,观众只需打开蓝牙,通过三点定位,便可以得到想要了解的文物信息。其中,展览中更是有28件重点文物串成展览线索,观众除了可以获得文物本身的历史信息外,还可以了解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看法。同时,首博还贴心地向对此次展览感兴趣的观众提供参考阅读,让观众了解可以通过读哪些书和文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2、天骄蒙古——蒙古族历史文化陈列
内蒙古博物院
与其说是一个展览,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完整的、精炼的、物化的、生动的蒙古族通史。展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展示自蒙古族起源、经元朝、及至清代蒙古的历史部分;下篇为近现代蒙古民风民俗部分,从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角度进行双重解读,脉络清晰。整个展览本着版块串珠式原则,将蒙古族起源到近现代蒙古八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一条完整的序列,贯穿整个展览的“一线”为文化的共融。
该基本陈列在内容设计上,将九世纪蒙古族起源至近现代八百余年的历史穿成一条完整的脉络,分成蒙古民族崛起、大元王朝风范、明清蒙古与近现代蒙古四大部分,其中以大元王朝和近现代蒙古两个部分为闪光点和重型版块,使人们从中领略蒙古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的文明创造。
3、瓯骆传承 壮家欢歌——壮族历史文化展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又要着重突出其特点。展览采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以壮族历史文化为主线,崇左市地方特色为辅线,主辅交织,通过“壮族历史”“壮族文化”“壮乡新貌”三个篇章,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展览的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展示壮族文明的起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壮乡新时代新风貌,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壮族文化搭建起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平台。

民族艺术类展览都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看看吧(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