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长者办活动。资料图片
我市持证社会工作者近2800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8家,各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累计6300多万元,投入资金全省最多。部分街道建设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交由社工组织管理或服务。
厦门的社工机构从2012年开始快速发展,从一开始的七八家,到现在的58家,发展速度很快,起点高。为助推社工发展,思明政协委员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估制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工项目。
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扶持初创期社工机构
思明区政协常委陈希梅认为,各部门应逐步将一些公益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直接面对困难群众的服务项目逐渐移交给社工机构,积极推进政社分离,依靠社工机构稳步推行试点,逐步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更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
人才引进" src="/uploads/allimg/160423/68-160423164243.jpg" />
此外,对于初创期的社工机构,政府应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简化手续,帮助社工机构度过前期创业的困难时期,从而培育壮大思明区的社工机构,使政府的购买方式能逐步由单一来源采购,向竞争性谈判和公开招标等方式发展。在购买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协助中标机构开展工作,提供行政和技术支持,减少工作障碍。
陈希梅认为,应该给社工机构& 减负&,评估标准要更加科学合理,积极探索出以居民的满意度作为重要内容的评估体系。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社工协会壮大,建立社工机构承接服务的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社会工作服务行业自我发展。
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社工晋升制度
厦门曙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吴痕说,现在社工存在年龄结构偏年轻化、流动性大、待遇低的问题,甚至还要被动承担做一些行政职能的工作。
集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巨东红说,这和收入较低,机制、体制没有跟上,社工看不到未来发展前景有关。
陈希梅建议,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参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同时应尽快出台引进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特别是主管、督导人才的相关政策,鼓励外地优秀社工人才到厦门就业,尤其是有丰富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工职业和薪资晋升渠道。从政府层面聘请社工专家教授,为社工机构的发展和服务提供专业指导。
市民有话说
上期话题《鼓励居民自行开发志愿服务项目》
陈先生:加入志愿服务最好能在家门口,就近随手做义工。
温女士:志愿服务应该从学校开始做起,让孩子从小形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