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
《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
各高等学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现将《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附件: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
&
&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年4月3日
附件
&
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
&
年上海高等教育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服务上海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 五个中心&和& 四大品牌&建设,聚焦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署,将全员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校自主发展能力,促进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深化高教综合改革
1.规划统筹引领高教发展。出台《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和《上海市面向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对全市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近期和中长期目标任务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2.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眼到年既定目标任务,加快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共建,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贯彻长三角& 一市三省&教育一体化战略框架协议和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全面推进落实年度各项任务,扎实推进长三角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3.优化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落实上海市院校设置& 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 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试点建设工作方案,遴选若干所学校启动试点建设工作。推进相关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共建工作。
4.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工作。依据上海高校分类管理评价指导意见,优化相关流程,组织实施年度高校分类评价,形成高校分类评价结果。抽取部分高校开展实地督导,完善分类评价结果反馈方式,深入分析各类型高校整体发展态势,为推动本市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强化立德树人任务,建立德育长效机制
5.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握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加强集体备课和师资培训,将新思想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大学生进入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创新运用网络、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载体,提升育人效果。实施上海高校思政工作& 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全面启动教育部&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推进新思想& 三进&。
6.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推进辅导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研究推进辅导员队伍职务评聘科学化,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撑。研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各校整体教学计划。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力度,推进高校把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为内涵的社会实践纳入培养计划。
7.深化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制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成立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一体化指导推进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展& 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建设一批示范学校、示范学院、示范团队和示范课程,使各类课程在价值引导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8.深入推进一流研究生、一流本科、一流高职建设。指导各高校围绕上海& 五个中心&建设和& 四大品牌&发展战略,发展一流研究生教育,不断满足国家和区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建设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本科专业为目标,指导和支持高校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集群。统筹发展一流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推动一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进入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行列,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上海高职教育& 名校& & 名专业&。
9.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建设一流本科,启动实施&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一流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全面推进各级各类专业认证。进一步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开展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等。开展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制定上海市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按照& 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要求,在市级、大学园区和校级三个层面开展宣讲教育活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 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推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10.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继续在临床医学、教育、艺术、法律、会计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对标& 五个中心&& 四大品牌&建设,强化高校专业设置管理和学科布局优化调整,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强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责任。支持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专业布局,满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和养老专业建设。启动新一轮高本贯通试点专业申报工作,新增若干高本贯通试点专业。推进落实《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验收工作,编写项目总结报告。
1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和抓手,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第六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支持举办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继续推进上海文化创意产教联盟建设,搭建好& 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孵化和展示平台。
12.完善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上海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高职)质量年报编制工作。完成本市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和新组建教指委工作。指导各高校和各专业学位教指委完成和发布本校和本专业学位类别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继续开展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持续推动上海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开展,教学诊改工作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市21所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
13.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健全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举措,指导现有学校有序过渡。完善民办高校年检指标,开展年度检查工作。完善民办高校财务监管系统,加强民办高校资金资产管理。推进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平台、民办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市级教育类社会组织管理平台、长三角地区民办教育协同联动发展平台、部市共建民办教育发展平台建设。推进民办高校"强师工程",举办上海市第四届民办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开展上海市第三期民办高校科研项目。研制上海市民办高校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支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