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普通家庭害怕孩子庸碌无为,中产阶级焦虑孩子落于他人,富有人家担心孩子撑不起家业、富不过三代,于是都一股脑儿的把孩子往兴趣班里塞,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也纷至沓来、层出不穷。
也是,家中就这一个独苗苗,不对他好对谁好。可是,各位亲爱的家长们,你们真的会给孩子挑选兴趣班吗?真的所有的兴趣班都有学习的必要吗?兴趣班真的是多多益善的吗?接下来,笔者将对市面上较为火热的兴趣班类别做一个综合评价。
文化补习类
此类别下学习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作文、奥数、英语、编程、国学。
不赞成学习作文。市面上的作文课套路大抵为老师出题—题目详解—范文举例—学生习作—老师批改。除了一周一次的作文练习有提高文章连贯性的作用,别的思路几乎是在老师手把手之下完成的,作文课上写的好不足为奇,碰到考试往往容易打回原形。家长要是想对孩子进行作文训练,不如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给孩子买一些优秀作文选,让孩子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真情实感+模版套路+常写常练,写出好文章一点也不难。至于文章评委?您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奥数班(思维训练课)也不推荐另外学习。能把奥数竞赛玩出成绩的是天才,天才在面对奥数班上教授的题目是无需学习即可解出的,他们会在校园选拔中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并在学校里获得更加系统性的锻炼。小学生学习的奥数题,在初中会获得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与其重复学习知识,倒不如练习练习珠心算来的靠谱。
英语课值得学习。虽说国家一直在削弱英语成绩的占比份额,但残酷的社会告诉我们,英美等发达国家依然技术过硬,多一门语言技能,发展的天地就能多扩大一分,对于未来留学、工作都是好处多多。初中之前推荐偏向口语学习,初中之后推荐偏向应试教育,网课平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编程课近来很火爆,但个人是不推荐学习的。如果是为了走竞赛路线,不推荐理由与奥数相同;如果是为了掌握所谓的“未来技能”,各位家长们必须清楚这一个事实,程序语言是在高速更新变化的,倒不如未来由孩子自学最新知识来得好。偷偷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好多大学生羡慕计算机行业的高工资,都能在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完成计算机编程的自学,可见计算机并不是一个多么难以企及的难题。
国学课不推荐学习。商家搞出的礼乐复兴的噱头罢了,比起复古潮流,我更倾向于中西合璧,兼收并蓄。
其它一切会在课堂上讲授的文化课程均不推荐报班学习。提早学习课堂上的课程,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我好聪明,老师讲的我不学都会”的错觉,从而导致骄傲自满、不认真听讲,对于塑造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未来课程难度加深后的学习,都是十分不利的。但如若孩子在课程上有薄弱之处,推荐课后补习。
音美艺术类
包括但不限于书法、器乐、声乐、舞蹈、主持人、棋艺、绘画、手工
书法课推荐学习。练一手好字一来有助于树立他人好印象,提高卷面分与作文分;二则能够平和心态、锻炼意志。这里推荐硬笔书法胜于软笔书法。
舞蹈课非常推荐女孩子进行学习,而且是长期学习。不是为了练技能,单纯是为了练气质,学过舞蹈的女孩就是会比没学过的腰杆挺直、四肢纤长,而且经常扭动、拉筋,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芭蕾伤脚,古典舞或许更佳。
器乐可以学习。器乐对于开发大脑有着较大好处,作为特长也十分拿得出手。如果经济宽裕,建议学习钢琴、古筝、琵琶、扬琴等乐器,这些乐曲就算演奏的不好听,音色也还算悦耳,若是其它弦乐类乐器,前期技术不过关时可能会有杀猪的效果。小提琴等拉弦乐器易歪脖子扭曲手指,萨克斯等吹奏乐器易鼓大腮帮子,在乐器选择方面还是需要各位家长慎重考虑的。
声乐课推荐有天赋的孩子进行学习,但不建议长期学习。练练发声准则、呼吸吐纳即可,不走艺术这条路的话,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
小主持人推荐孩子学习。演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无论何时都十分吃香,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胆量,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有相关课程的培训班也会给孩子一个上镜、主持的机会。但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摇头晃脑背稿子的习惯,真性情很重要,太做作终归是令人不喜的。
绘画推荐学习,手工则不推荐。画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技能,对审美提升、空间布置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好处,也是当今社会兼职主力军,当你想要一个东西文字又表达不出的时候,画出来就好了。当然,我不推荐孩子去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创意美术班”学习,这些班级往往重视开拓思维、天马行空,而忽略了基本功的练习。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想象力才能有助跑起飞的跑道,不然再有想象力,表达不出也是白搭。至于手工嘛,淘宝上买来手工材料包在家自做就好,还能增进亲子感情,无需另行花钱学习。选择食物、选择玩具、选择朋友......小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年龄稍长又会面临事业和配偶的选择。孩子选择的对象和选择的方式,与家庭的熏陶有极大的关系。但这些都是在个人价值体系建立之后的选择,不属于本文要谈的话题。这里要谈的是小小孩还不懂得好坏对错时,家长如何引导他们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看到年轻而又缺乏经验的母亲抱着烦躁不安的孩子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哎呀,宝贝儿,你到底想要什么呀?”她们一会儿拿一个苹果给孩子,一会儿又拿颗葡萄哄孩子,想让孩子平静下来。当孩子把她给的东西一一摔掉,依然不安分时,她们便会失去耐性,呵斥道:“这孩子怎么这样?你到底想要什么?”事实上,对四五岁的孩子而言,你给他选择的机会是有用的;而对两岁半以内的小小孩来说,他们似乎还不善于使用这选择的权利,尤其是对见惯了的东西,比如常吃的香蕉、苹果、梨子等,连他自己也不懂得想要什么。如果大人一再追问,只会让他更加糊涂不安,因思维混而更加烦躁。
他的不安分或许表现为哪里不舒服,或许表现为故意在妈妈面前撒娇……对一岁半至两岁半的小小孩来说,“分他的心”或者“转移个场所”或许是最好用的法宝。如果他在饭桌前反复无常地闹腾,你不妨带他到客厅;他在客厅闹,你可以带他到窗前。或许窗外的一只麻雀或小猫会吸引他,使他安静下来。千万注意,孩子的法宝是以反复无常来缠住妈妈,你必须尽快帮助他中止这种反复无常,帮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否则,母子的心情都会越来越沮丧和不耐烦。
巧妙地提出问题,供孩子来选择,对两岁左右的小小孩有绝佳的引导作用。下面列举一些帮两岁左右的孩子做选择的技巧,供家长们参考:
(1)两岁的孩子应遵循一些规则,要在玩耍中帮他选择。
(2)要接受他寻求安全感的慰藉物。两岁左右的孩子往往会为自己的安全保障选择一些慰藉物,比如选一个最喜爱的玩具、咬一根手指、抱一个小枕头等。
(3)把贵重东西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4)用充满热忱的态度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不要用犹豫的态度让孩子选择。
(5)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家长一时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最佳的途径是用别的事物来使他分心,转移其注意力。
大人越是心疼呵护,孩子往往越是伤心难过,进而把疼痛扩大了无数倍,而这个过程中消解的是宝宝的耐受力和顽强精神;家长越是表现得豁达平静,孩子越以为摔跤磕碰本来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对磕磕碰碰就会淡然处之。
另外,对待孩子是不是可以使用选择法来引导,除了要看孩子是不是够大,是否可以给他机会外,还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特征。有些孩子个性明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决定很容易。这些孩子很享受做决定时那份自由和自我表述的感觉,让他们做选择时,屡屡会得到他们的热忱配合。有些孩子则缺乏主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做选择会让他们越来越糊涂。
比如马虎的孩子所需要的是清楚的模式或方向,以便有所遵循,而让他自己做选择只会增加混乱;多疑多虑的孩子更不适宜做选择,他们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事情该怎么做,让他坚决执行即可。还有一种天性喜欢对立的孩子,几乎反对任何人的任何建议,甚至猜想别人想要什么,故意与人背道而驰。当然,一般四五岁的孩子才有这种能力。
人常说教无定法,对待千差万别、天赋各异的孩子,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哪位专家、家长也不敢夸口自己的方法是灵丹妙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你的孩子是不是适用上述所讲的,只有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在实践中慢慢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