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怎么培养孩子 才算成功 一起了解了解

最新资讯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不扼杀幼儿天性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耐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耐心与幼儿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加上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易分心等,使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易耐心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从多个角度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培养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实际上说的就是教育的问题。
孩子从生下来起到3岁之前,是个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基本上就已形成了孩子长大之后大体性格的质素。
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所有的人,或多或少地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3岁以前的教育环境,以及这种教育环境对他性格形成及质素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过人的聪明宝宝。那么,下面这5种东西一定要舍得了——
想要培养出聪明宝宝,得先学会舍得这5种东西!
舍得时间,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和爱
有记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约33%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为1~2小时,
约29%的家长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为3~4小时,
约25%的家长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为4小时以上,
约13%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1小时。
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陪伴1个小时的,父母一生中真正陪伴孩子的时光累计只有短短3个月而已。
家庭教育和心理专家指出,孩子0到12岁,尤其0到3岁之间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不要以任何借口和孩子两地分居,或者放在身边也置之不理。
能否跟父母尤其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教育专家公认的一点是,孩子0到3岁跟父母相处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
所以,如果你连陪伴的时间都没有,又何谈培养一个聪明的宝宝?
想要培养出聪明宝宝,得先学会舍得这5种东西!
舍得为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每个妈妈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角色的突然转变,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连我们都不去学习充实自己,如何能要求孩子学习?
当你不断进取,保持高昂的生活热情和学习心态,自然而然,孩子就能沉浸在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环境之中。
所以,并不是说需要做父母的多么地博学多才,而是一种学习态度和精神引导。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家庭条件,但是我们应该愿意为孩子再去学习、去努力一把,营造向上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共同学习,进步和成长。
舍得花钱,给孩子良好的物质基础
有些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总是喜欢在宝宝面前哭穷,其实这样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大大不利于孩子后期的性格发展。
可有人说了,那我家经济条件确实不如意,根本不允许我们过多的买买买啊!
其实,钱多有钱多的花法,钱少亦有钱少的过法,「舍不舍得」从来不是跟「有没有」划等号的。
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自身发展存在多样性,要注意不要因为家长不舍得购买而影响孩子某方面特长和性格的发展。
要知道,“贫穷”的思维就像一种遗产,如没有摒弃,无论我们的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记在孩子人生的户头上。
想要培养出聪明宝宝,得先学会舍得这5种东西!
舍得夸奖,给孩子最大的鼓励
很多家长在一起聊天时会互相"意思一下“的说:哎呀,你们家孩子长得真好看,学习又那么好,不像我家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学习也不如你家孩子好……
其实家长可能也就是嘴上说一说,心里还是觉得自家孩子最好。但孩子哪里分得清大人的意思啊,听的多了,很可能就把大人的话当成了一种暗示,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
所以,在外人面前,给孩子留点“面子”,不要一味地贬损孩子,对于孩子的长处,请不要吝啬你的夸赞,这样会给孩子带去非常大的鼓励。

舍得放手,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的时候,家长就要舍得让孩子自己独立的去做一些事情。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也会帮孩子养成外向活泼的性格。 给孩子设置点障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渴了马上要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孩子的耐心需要培养和鼓励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不扼杀幼儿天性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耐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耐心与幼儿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加上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易分心等,使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易耐心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从多个角度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培养教育。
一、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会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有碍耐心的形成培养。家长应尽量避免有关的干扰,如幼儿听故事时,家长尽量少走动,别打断,以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幼儿正在画画,家长最好不要进行看电视等刺激较强的活动,应为幼儿从小营造一个安静、平和的成长环境。
二、避免幼儿过度疲劳。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使注意力涣散。有时父母因为孩子缺少耐心,注意力不集中而强迫孩子一再的坚持,这不仅使孩子易疲劳,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不利于耐心的培养。
三、增强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幼儿的活动应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方式要游戏化,使他们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
四、不断的鼓励,支持幼儿,使其有始有终。不断地鼓励、肯定幼儿,给幼儿自信,使他乐于此项活动,让他明了自己可以干得好,干得漂亮。
培养宝宝耐性的招数
一、爸妈言传身教。父母首先要学会忍耐等待,才能让孩子学会忍耐。爸妈性子急躁,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绪问题。
二、勿包办代替。对于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爱一切包办,这样一来孩子如果不喜欢时,父母便全权代劳,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三、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困难的问题和费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题慢或不能做出来而将答案告诉孩子的办法是错误的。应当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四、重过程甚于重结果。刚会走的孩子是不可能会跑的,初学钢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即使孩子着急,做父母的也不应当着急,应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耐心等待。
五、别对孩子过分期望。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应当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对孩子给予关注和鼓励。
六、坚持有规则的运动。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康的心理。运动有无与伦比的功效。让孩子确立可行的目标,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孩子会逐步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
七、多玩团体游戏。与单独玩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八、因材施教。当孩子对某种学习有兴趣时,给孩子创造机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九、从容易的教材入手。对于没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的教材,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如果从简单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时再稍增加难度,这样一来,孩子在一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便逐渐提高了耐性。
十、说出自己的目标。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确定目标,并帮助他们最终实现。
一位母亲的体会:怎样让孩子成为有耐心人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做事长久、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切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无耐心、无规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
你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幼小的孩子虽然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已经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例如,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把积木扔掉。作为父母你可以跟他谈谈,告诉他你知道积木搭不起来他很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其实他能听懂,至少他会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的效果比你为孩子的坏脾气生闷气,或者责怪他好多了。
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培养孩子的耐心会让他终身受益。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也要比其他孩子多。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