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为之佩服的是朱雨辰妈妈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上4点为儿子熬梨汁,她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给了儿子,可是到头来妈妈却成为了被谴责的那一方,朱雨辰在节目中说:他不太敢反抗妈妈了!
小编很想呵呵了,他甘之若饴的享受了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40多年的照顾,如今却在节目中痛哭抱怨,自己的妈妈会把他搞死,一位70多岁的母亲她内心会怎样?暂且不说妈妈是否有错,可是我就想问朱雨辰你前30年都干嘛了?就是在等这个节目吗?那您是真的幸苦了!
在朱雨辰妈妈的世界里一直认为:自己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儿子,为了朱雨辰,这位妈妈忘我的照顾自己的孩子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错,只是妈妈用错了方法,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照顾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如今节目中伤心的不仅是朱雨辰本人吧,更多的应该是年迈70多的母亲吧,妈妈该多伤心,自己坚持了40年的照顾方式,竟然一直是儿子的包袱和压力,现在两败俱伤了,都难受!
朱雨辰妈妈用整个生命对待自己的儿子,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儿子所需要的,可是这位妈妈从未想过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到那时他养了45年的巨婴该如何寻找她的下一个菲佣
其实生活中这种巨婴、宝妈不是没有,很多婆媳矛盾都会源于妈妈们的玻璃心,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和孩子从小学实行“断舍离”,这不仅能教会孩子独立成长,更能使父母拥有自己的世界!
学会适当的放手反而是另一种轻松的开始!
反之当妈妈老去时,留给她回忆的永远都是自己忙忙碌碌照顾孩子的时刻,却从未有过半刻能想到自己生活的模样,人生来不只是为了孩子,为了传宗接代,更应该看看这个世界……
近日,一位28岁的女博士毕业,在毕业当天,她和男友分手了,而她的妈妈却力挺:有魅力的女人永远不愁嫁!
我生个女儿是为了让他看看世界,不是为了给谁传宗接代!
天下父母一颗心,总觉得他们对孩子的照顾永远都是最好的,他们一心想把这世界上最好的关爱给自己的孩子,可是往往就是一味的自以为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变得依赖,遇事推卸、没有担当,自己无形中给孩子压力父母们却全然不知很多父母认为,爱孩子就要给予孩子全部的爱,不离不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承诺。然而,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正如现代作家龙应台在其作品《目送》中所写:“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事实上,父母如果过于“舍不得”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阻碍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形成,导致孩子在本该独立的年龄还过分依赖父母,成为俗称的“妈宝”。“妈宝”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也很难承担起自己的婚姻、家庭责任,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父母过于“舍不得”孩子的行为会削弱孩子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有可能让孩子患上“依赖型人格障碍症”。其中,依赖型人格障碍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害怕、孤独、无助、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且更容易受到伤害。
1.断,即断掉“把梦想强加给子女”的念头。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父母让孩子多学习一些才艺、多掌握一些本领无可厚非,但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并非父母人生的延续,父母切勿将自己未竟的事业或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荷、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阻碍孩子的心理成长。
2.舍,即舍弃“自以为是”的心态。很多父母都有一种“自以为是”的心态,常见的表述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于是便习惯于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导孩子的生活。事实上,虽然父母的人生经验的确可以给孩子提供一定的借鉴,但父母和孩子毕竟属于两代人,二者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人生经验未必全部适用于孩子。因此,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并适时、适度地给孩子提出建议,而非强行替孩子做出判断和抉择。
3.离,即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给孩子强加过多的爱。父母通常会通过某些具体形式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比如嘘寒问暖、添衣加饭等,但在表达爱意的时候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不要给爱贴上道德标签,认为只要从爱的角度出发,便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特别是当孩子长大的时候,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