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父母的一举一动,决定孩子终身教养! 不信你可以进来看看

最新资讯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公众场合,多为他人着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举手之劳予人方便······再多的说教,也比不上父母的身体力行。具备这样良好修养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在偌大的社会上,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碌碌而为还要抱怨有太多磨难?其实,起决定性的因素往往是教育。
所以我们常说,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每一天、每一次的教育都至关重要。
在如今,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会陷入了一些误区,总觉得成绩高低决定一切,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识着影响着孩子的内心。孩子也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来自学校、同学、甚至是我们的家长。
就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一位杭州的妈妈凌晨去洗手间,无意识看到儿子开着灯还在读书。
细心的妈妈原本以为是睡眠质量差,带孩子去看医生,这才知道一直成绩优秀的孩子因为半年礼成绩下滑,心里产生担忧,怕辜负父母和老师期盼,考不上理想的学校等一系列的压力问题。
之后,孩子妈妈表示,让孩子放心不要有压力,以后出现新问题要及时沟通,经过几番治疗,孩子恢复如初。
相信有很多家长会和这位杭州妈妈一样在懵懂中走进误区,过分看重孩子的在校成绩,无意中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锻炼。
殊不知在孩子的性格在每一天的日常中潜移默化形成塑造。作为家长,不妨让孩子拿起国学经典来学习、诵读,因为这些著作能够培养孩子的气质、能够像灯塔一样为孩子指明人生的方向。
中华优秀经典数不胜数,先人用他们的一生在总结经验,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孩子的内心更加坚固,路才走的远。
看看诗仙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从来不在意被皇帝贬出京城如何,自身有才华,走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冷落,这样的壮志豪言,致使一生放荡不羁,随心而乐。
看看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的一生尽管怀才不遇,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心胸豁达的他告诉孩子,放松自己端平心态,生活还是很美好。
看看诗圣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有着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他会给予孩子一样的勇气,遇事不要怕困难,敢于勇往直前才是真“丈夫”。
一千多年前,他们正遭遇的事情,无法见证;一千多年后,孩子正经历这些历练,感同身受。透过诗词让孩子去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洒脱。
这一山一水,这一花一叶,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孩子豁达的心胸,树立坚定的信念,遇事不怕困难,敢于放手一搏。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化茧成蝶也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无拘无束的源泉同样也需要岔口引导改变它的流向。
正如三千小童国学馆传承嫡系国学,塑造孩子优秀人格,让孩子拥有一个尽情绽放的人生舞台。父母的修养,决定孩子的教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想要花朵开得好,首先得保证根的健康,能不断为花朵提供养料。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人格修养和处世态度。
作为父母,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不妨碍你对自身修养的严格要求,这是你能给予孩子的所有东西里,最低成本、但却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曾看过一段视频:地铁上,一个小宝宝在妈妈怀里睡着了,这位妈妈怕孩子踢到别人,也怕孩子的鞋弄脏了旁边人的衣服,全程都用手捧着鞋子。为人母亲的修养,在这个小小的细节处展现,让人动容。还见到过一个4、5岁的孩子,一直用小小的身体艰难抵着商场的大门,等带着孩子的阿姨进去了才肯离开。我想,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给予人贴心的帮助,良好的教养一定离不开父母平时的示范作用。从一个孩子身上,能看到他的父母,这句话真是近乎绝对的正确。
教养和礼貌不一定要接受多高的教育,只要父母的影响足够好,孩子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无论什么场合,严于律己,守规则、讲文明;遇事讲道理、明辨是非、懂得管理情绪、不乱发脾气;公众场合,多为他人着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举手之劳予人方便······再多的说教,也比不上父母的身体力行。具备这样良好修养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父母的包庇、维护,只会坑了孩子

“你有妄想症吧你!”
“长这个样,还摸你屁股啊!”
“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叫喊啥?”
“你没被摸过屁股啊!”
你能想象,这番让人反胃的话是一位孩子母亲在公众场合当着8岁儿子面说出的吗?这个新闻,来源于上海迪士尼乐园,一位8岁的小男孩“可能”是不小心碰到了前面一位女生的敏感部位,女生说了几句,却没想到引来的却是男孩母亲不讲道理的破口大骂和百般羞辱。有的父母,手把手教育孩子怎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怎么找理由为自己开脱。
当孩子做了错事,很多家长永远都在用着“他还是个孩子”、“跟孩子计较什么”来包庇孩子,替他逃避责任。
斯宾塞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家长不负责任的托辞,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强化着这样一个印象:孩子你没错。而周围人的容忍,则又进一步强化这个信号:你的行为,不会带来任何的后果。”
父母三观不正、是非不辨,孩子走入歧途将是迟早的事情。
长沙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妈妈让孩子双手吊着公交的手环,司机劝阻后被该女子怒怼,“就吊着,关你什么事”、“我孩子就要在这上面锻炼”,说完还强行把孩子的手往手环的地方拉。司机见劝阻无效,为了安全着想,只好将车靠边停下。只因这位女子不合时宜的行为,耽误了一车人的时间。
没有一生下来就彬彬有礼的乖宝宝,也没有天生就胡作非为的熊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缺乏个人修养的父母。很多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孩子一辈子。
当孩子做错事了,父母要勇于承认,接受别人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给孩子做好榜样,将犯错的过程变成一堂教孩子承担责任、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生课,而不是总想着逃避。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