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教好孩子,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作到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正人先正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孩子,使其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智育保姆变为德育保姆,教育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关心、帮助别人,如老、弱、病、残和经济困难的人。使其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做,而且可以多做,什么不能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孩子成才,真是件不易的事。每个孩子能力有大小,智力有高低,学习成绩可能好也可能差。孩子在普通班学习,我鼓励他要加倍努力,用比别人多的时间努力学习,勤能补拙,还有机会,还能赶上来。
教育孩子,当然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永不放弃的奉献精神,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家长只有配合学校老师,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督促其完成各科作业,该记的记得,该背的背得,使其真正理解自然科学的道理,要求他不懂就要多问。
战胜自我就能获得成功。作为家长,说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教育辅导孩子不是理由,其实除个别情况确有其事外,其余都不是原因。要求家长多作牺牲,减少娱乐、休息时间,耐心教育辅导孩子。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说明家长也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否则就成不了合格的家长。家长若对孩子的绝大多数功课都不懂,谈何辅导。也希望老师将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尤其是缺点和不足及时反馈给家长,便于对其进行教育。老师说的许多话比我们家长说的管用。但家长教育孩子不能诉诸武力,不能动不动就打就骂,尤其不能骂孩子笨,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假期也是很好的学习时光,对孩子假期的学习和娱乐,可要求其制定作息计划并认真执行,包括起床、睡觉时间和复习功课、完成各科作业的时间,还有参加劳动等。
要使孩子成才,首先要使他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在生活上要关心其成长,保证三餐充足的营养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场景一:孩子不爱跟你说心里话
有的父母回到家看到孩子在看电视,不管青红皂白就开始质问孩子:“怎么又在看电视,作业写完了吗?怎么就知道玩?”这就让孩子感到无形的压力,而当孩子想要敞开心扉和父母说话,很多父母又用言语否定孩子:“别狡辩了,玩还有什么借口。”这样一次次的打击就让孩子逐渐不愿意说出心里话。
场景二:孩子自尊心受挫
孩子刚刚去学了三个月的英语,他才刚把26个英文字母搞清楚,爸爸妈妈却总喜欢让他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面前说一下英语,结果发现孩子记的并没有那么熟练,爸爸妈妈很生气的说:“你去学了三个月了,你说说看你学会了什么?”孩子在一次次的接受打击之后,他们还能自信的去学习吗?
场景三:孩子总是爱嫉妒别人
有的孩子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嫉妒别人的成功,比如说:今天班级小测,班级里面有小朋友答了满分得了小红花,还在全班面前被老师表扬。你的孩子回到家可能就会说:“爸爸妈妈,我要把他的小红花给抢过来。我不想让老师表扬他,我只想老师夸我一个人,我明明做的更好……”很多父母都认为这样的心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让他们更上进。但其实嫉妒心跟竞争心是不同的事情,我们要鼓励孩子竞争跟上进,但是对于孩子的嫉妒心,我们就需要很好的去处理它。那怎么让孩子自己的自信心不断提升,不需要去羡慕甚至嫉妒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