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 家长应该怎么培养?

最新资讯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为孩子选择一些具有是非意涵的小故事,在说故事的同时引导孩子思考其对错,建立孩子对是非判断能力。当孩子已具有以上三大重点物质之后,便算是具备了自主、独立的性格雏形,然仍须补强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财不会导致偏颇和价值观。

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关于小孩子是否有独立的思想,是家长朋友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小孩子在比较低的年龄,是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想,他们的想法通常是受大人的影响很多。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的相关内容。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
培养独立的性格
我们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想,就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着手,如果孩子还不能有独立的意识,任何事情都要依赖家长去帮助,那么,他们很难形成独立的思想。
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领域
对于一些家长和孩子都不熟悉的领域的问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只懂得一些皮毛就停止了探索,而是应该坚持和孩子一起完成深入的研究。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有独立的思想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的想法并不是我们希望的,或者是有些偏激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正面去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怎么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
要想培养独立自主有主见的孩子,父母也得放下架子,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给孩子当家做主的权利,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这个生命体应该包含对所有事情的决定权。而现在有很多家长,不管孩子怎么想,都是自已说了算,一定要孩子按自已的意思做,结果是孩子有个么新想法也不敢给父母、老师说。
最主要的是孩子说了也不没用,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畏缩,没有主见,好像这个世界不是孩子的,而是父母的。世界都不属于孩子了,还梦想让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大有作为,世界就是有这么多可怕的偏见构成。想培养独立自主的有主见的孩子,父平要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孩子不想吃鸡蛋黃,可父母不知从那学来的鸡蛋黄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于是,强迫、哄骗。以自已成熟的知商和一个还没有完全发肓成熟的孩子作斗争,打压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把这些权利还给孩子,才有利于孩子成人后做事果断。有主见的良好性格。要想培养孩子独立的有主见的个性,父母应经常用启发的话语替代命令的口吻。
“你该去学习了“。“不要再玩了,我命令你立马把电脑关掉”。多么可怕的语句,没有给孩子一点主见的表达,换个方式吧,比如:“孩子你考虑考虑你是不是该,当然,你有决定权,我只是一个提醒。”这样以来,孩子会明白父母的意思的,也一定会按你的设想发展去做的。
孩子独立性格如何培养
养成“自己做”的生活习惯
孩子满岁后,就应该让孩子养成“自己做”的生活习惯,例如让他自己吃饭、穿衣服、整理玩具等。因为这不仅可以避免养成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习惯,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借此探索与学习,一举两得!虽然有时孩子可能做得不好,但还是应该让他学着自己做才对!
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
在孩子养成自己做的生活习惯之后,接下来就应该培养孩子“观察学习”及“思考”的能力,从而打下孩子内在人格独立的良好基础。
激发“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生活中,多引导孩子做创造性思考,例如询问孩子“杯子除了用来喝水,还可有哪些用途?”“如果你是小红帽,你要如何对抗大野狼?”“筷子除了夹东西,还可不可以当叉子?”等问题,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独立性格如何培养
建立“是非对错”的判断力
为孩子选择一些具有是非意涵的小故事,在说故事的同时引导孩子思考其对错,建立孩子对是非判断能力。当孩子已具有以上三大重点物质之后,便算是具备了自主、独立的性格雏形,然仍须补强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财不会导致偏颇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
不要让孩子承担你的梦想。孩子是我们带到这个世上,但是他没有义务要成为你未完成的梦想,我们应该帮助他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不要去给他规划他的未来,他的未来,只能让他自己来创造,不然他复制的是你的梦想,他不会快乐,也不会独立。
教会孩子表达自己。每天睡前或者放学路上和孩子聊聊天,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没有需要妈妈帮助的,发生的事情,问问孩子的想法,耐心的听孩子讲完他的想法,并且认真的和她交谈,不要敷衍。孩子的提问一定要认真回答。
一定要让孩子独立进餐,经常看到有些家长给孩子,带孩子去游乐园也会切好小块的水果装盒,一块一块喂着吃,甚至7、8岁的孩子也是这样,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大了还追着喂饭,试问孩子的独立从何谈,难道他自己不会吃吗?孩子自己吃饭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动作的精细度,也有有助于养成独立性格。切记不要一切包办
& &宝宝年纪虽小,但是很多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自己做决定,想要亲自去体验。从生活中的7件小事做起,锻炼宝宝的独立自主性。
1、自己进食
宝宝到了1岁左右会有自己吃饭的心理需求,这时妈妈不妨给他一个小勺子,让他自己吃。但一开始宝宝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差,会将饭菜弄得满桌都是,而且他吃饭速度很慢,一些心急的妈妈便会忍不住责备并开始喂饭。这样宝宝难免会有挫败心理,可能下次他便不再想要自己拿勺子吃饭了。所以家长不妨给宝宝多点耐心,让他自己慢慢吃。
2、玩具分享
宝宝到了2岁左右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因此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时,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生怕人家抢了他的东西。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种表现是正常的,因此家长绝不要强迫他给玩具别人或者责骂他的“自私”行为,如果他喜欢,就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分享他的玩具。当然,给宝宝多一点分享的经验,可以有助于宝宝逐渐形成分享的意识。
3、在哪里玩、玩什么
宝宝都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玩耍小天地,或是在大厅的沙发上,或是在小床上。那是属于他的世界,在喜欢的地方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也许妈妈会责备宝宝把不干净的玩具带到床上,但是如果宝宝喜欢,妈妈也不好做过多的干扰,不然宝宝会觉得父母总是以家长的威严来控制约束他的行为。
4、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每天穿什么样的衣服似乎都是由妈妈决定的,都没有问过宝宝的意见。但其实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自己对于美的感受,他们爱照镜子,穿上新衣服的时候会变得更活泼。因此,妈妈不妨在宝宝睡前讨论一下第二天穿哪件衣服,甚至让宝宝自己在衣柜里挑选衣服。在为宝宝购置衣物的时候,也可以带上宝宝,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图案。
5、独处的地方
妈妈发现宝宝大发脾气以后,总是喜欢呆在房间的墙角或者自己的小床上。宝宝不开心或者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会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去。原来宝宝也是需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呢!这时家长就不要过多地打扰宝宝了,尊重宝宝选择独处的自主权,让他独自呆在自己的地方整理一下他的思绪吧。
6、允许孩子发泄
宝宝每次哭闹,不论是有理还是无理,不耐烦的家长总会大声地喝止宝宝“不准哭,不然我打你屁股!”这时宝宝心里更恐惧,但是又不能哭出来,消极的情绪只能憋在心里面。其实孩子都有哭的权力,当他受到挫折想要发泄的时候,就让他独处一段时间,尽情地发泄哭出来吧。停止哭泣后再心平气和地与他讨论,或者再指出他行为的不当之处,更能让宝宝感到尊重。
7、恋物情结
一些宝宝有恋物的情结,没有它在身边就会焦躁不安。部分家长认为宝宝的这些恋物行为是病态的,因而会严厉禁止或者纠正。其实宝宝只是从这些物品身上获得一份安全感,等到宝宝年纪稍长,这些行为便会逐渐减少、消失,因此家长不必急于改掉宝宝的这个“毛病”。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