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够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
如果宝宝不到三周岁还是多陪陪宝宝吧,我妈妈告诉我一句话:“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也就这三年等他上了幼儿园你想陪他或许他都不需要了”。
有时候做父母的怕孩子长大因为他们不在依赖需要我们,又总是希望他们长大有独立的性格因为爱他们所以总是这样矛盾。
如果宝宝大了需要有独立自主的性格了,还是没有那么我们就要找自己的原因了,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该需要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因为怕他做不好自己全包了?是不是孩子想自己做因为嫌他做的慢反而去帮他?
就比如好多妈妈抱怨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不爱吃饭。为什么?因为太多的宝妈因为怕孩子弄脏衣服不让他自己学着去吃饭反而一口一口的喂,这样不仅不能帮到宝宝只能害了他,他终究要自己学着吃饭即使你现在怕他弄脏衣服,等他大点了学吃饭也一样会弄脏衣服。让他自己吃饭他能从中感觉到自己的成就感反而爱上吃饭。
那么首先你就要学会放手,学会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你不能够什么事情都帮孩子考虑好,不能够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不能够处理这些事情。你只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就算最后失败了,他们也能够懂得很多的道理。所以想要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你就不能够去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你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去动手。
然后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家务,告诉孩子他也是有责任为这个家庭付出的,这样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有责任心的时候,他就能够很好的去面对一些事情,能够知道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然后他就会自己去完成这一件事情。
还有的就是当孩子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不能够说自己动手去帮孩子做这件事情,而是要选择给孩子一些建议,给孩子一个方向,让孩子知道怎样去做就行了。
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比较独立,所以说,我就将我的父母对于我成长的教育方式分享一下吧。
(1)尊重孩子的意见
我的父母一直都很尊重我的看法,甚至包括选择读书的学校,即使他们不太同意但是他们也会尊重我的看法,让我对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去选择。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做主。所以说导致我现在就比较独立,很多的事情都拿得出自己的主意。
(2)不要过于约束孩子的零花钱
这一点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都是做不到的,父母给孩子零花钱以后总是会要求他们消费,要给孩子们安排如何去花掉零花钱。但是对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这样是不太利于孩子独立成长的。因为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被约束的太多,就很容易导致他们长大以后拿不定自己的主意,总是会选择去询问自己父母的意见。
而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我觉得父母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安排。哪怕这次给他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他选择一个星期就花掉了。那也没有关系,就是要让他知道合理的安排才不会以后没有钱用。而这也正是培养孩子独立的第一步。而这也正是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很容易培养起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要从小培育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摒弃大多数中国式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多放手给他们一些个人空间去成长,把对他们的关心放在心里,不要表现的太明显,不要让他们对你们产生太强的依赖性。
现今大多数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还是太过于放不开,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国家的孩子会比中国的小孩独立很多。中国式父母大多观念比较传统,真的把小孩当成手里一块宝,不敢放太开,最终导致小孩的自立能力比较弱。
所以如果想要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关键还是要看父母怎么教育,独立自主的孩子不是生出来的,要看你们后天是如何教育的,就比如小孩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如果他们摔倒了,你们应该鼓励他们勇敢自己慢慢站起来,而不是慌忙上前扶他们起来。
现在,有好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统统围着一个孩子转,在这种现状下,孩子很容易形成依赖家人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培养一种独立的意识。一个人想要养成某种行为或习惯,首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对于家长来说,你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拥有权利和义务,可以自己做出判断,承担结果。而父母承担养育子女的义务,但不意味着,他要为你负责你的一切。
接下来,培养习惯。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时,属于他自己的个人领域或者决定应该由他自己负责。比如,自己的房间自己要收拾,自己选择的某个兴趣要能坚持。另外,在零用钱方面,如果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或者其他东西,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通过一些劳动获得,而不是要什么给什么。这是很多家长都会有的方式,比如,孩子通过做家务获得零用钱。
最后,要沟通。现在家长工作都很忙,很少和孩子沟通。其实沟通是很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定期和孩子谈心,即使就是每周一次。让孩子说出自己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以及表达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这样期待对孩子有时候是很重要的,却往往被很多家长忽略。
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在思想上一定是有自己主见的,在行为上也是有自己的技巧和方法。
1.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意识力是要从小培养起的,父母在孩子做决定的时候,不要过分的去干涉她,可以给她建议或者提出一个方案,让她自己去选择。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实很多事情,作为父母真的不必过分去操心,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或许会做的很完美,即使她刚开始的时候做得很差,但是如果要想培养她的自主能力,就要舍得让孩子去做,而且有时候的碰壁是必须的。
3.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独立的孩子是要具备自己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后,再当机立断的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行一系统的排除后,进行他认为正确的那个选择。
独立的孩子培养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增强他的时间观念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让他对时间不仅仅是有概念,还要有安排。
所有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心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可是孩子的成长最大的责任在于家长的教育。
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报了各种班进行学习,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
首先家长所报的班不一定就是孩子感兴趣的,如果感兴趣还好,如果不感兴趣,那么孩子也不会好好学,不光是家长的钱白花了,另外更耽误了孩子成长的自由。
所以在给孩子做决定之前,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科学证明,经常让孩子自主下决定的家庭,孩子在今后的成长和成就普遍要比家长给孩子做决定的家庭要高出很多。
现在的孩子生在新时代,孩子很小就懂得很多事,所以和以前的教育方法已经不一样了,如果强制附加给孩子不喜欢的事情,只会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
想要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那么就应该从小就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其实小孩子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弱小。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不得不做一个小大人,把家里的一小部分担子挑在身上。所以就会比那些生活富足,养尊处优的孩子更加地有担当,更加地早熟,独立自主。
所以,要想培养自家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就必须得把小孩看做是一个小大人,不能给他们过多的依靠。让小孩子自己独自地处理一些事情。就比如说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洗自己的饭碗,自己收拾第二天上学的时候需要的书本和文具等等。如果孩子大些了,就可以教孩子做一些家务,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生活半天。或者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楼下买东西。不过孩子如果太小了,就不能让他走太远,以免发生危险。
独立自主的孩子需要从小培养,让他们从小培养自己做决定并且负责的习惯。
小的时候我不会使用筷子,所以在我能够熟练的使用筷子之前,我从来都是我妈喂我吃饭。但是突然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妈并没有喂我而让我自己吃。
我就不愿意,我就一直在那坐着,然后一直饿着。我爸妈都假装看不见,后来我饿的实在不行了,我就尝试着学着他们的样子,拿着筷子去夹菜。就这样,我慢慢慢慢的学会了使用筷子自己吃饭。后来我妈告诉我,如果不让我自己主动的去学使用筷子,就算她和我爸教我,我可能也很难学会。
在上初中之后,我的衣服,还有一些需要我自己做决定的事,他们都不再给我出谋划策,不再去替我做决定,他们只告诉我遵循自己的意愿。
如果有一件事情我做对了,他们会在事后告诉我:你这样做是对的。并且给我鼓励和支持。如果一件事情我做的决定是错的,他们会在事后告诉我,到底我哪里做错了。然后提醒我,要多多留心。
但是他们在我上初中之后从来不会为我自己做决定,只会在事后告诉我,当事情正好发生的时候,他们从来都是闭口不言的,一切的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
我感觉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对的,最起码现在我可以独立做一些决定,并且已经做好了为这个决定承担一切后果的心理准备。
每一个孩子的独立都是需要培养的,在需要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对待,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经验,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依赖别人,这样就很难让孩子早些找到独立自主生活。
独立的孩子才是最容易成才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勇敢和毅力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达到自己的理想境地。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过分的溺爱,父母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孩子独立自主成长道路上的障碍。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操心的太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冒险做事,这也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不能独立自主的去思考和生活。
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也需要去培养,首先需要的就是父母的严格要求,大部分事情都需要让孩子亲自去尝试,一步步的接近并完成目标。更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大树的荫蔽下,小树苗是永远长不大的,甚至还会长成畸形,因为小树也渴望阳光的沐浴和滋润。
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会让家长省心很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是一件好事。
因此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可能是很多爸爸妈妈们的愿望吧,当然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不过具体实施操作起来可能会比较麻烦。
首先,要从婴儿抓起。
众所周知,小宝宝会因为各种各样奇怪的原因哭泣,而一般来说,只要小宝宝一哭,家长肯定会赶紧一把就把小宝宝抱起来,轻声安慰,甚至轻轻的摇晃小宝宝。
这种做法大家司空见惯,所以觉得无可厚非,其实不然,这种做法会加大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性,是不利于孩子将来独立自主的。
所以当小宝宝哭泣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抱起来安慰。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能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毋庸置疑,一定是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老师,所以榜样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当然是说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独立自主,就比如很小的时候,比如他家在那时候可能每个孩子在扎针的时候就特别的哭,一看到护士姐姐就特别的害怕,总是害怕自己会安装,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生病了需要去治疗病,所以一定要查一查,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坚强勇敢,你看那些大姐姐们都不会哭泣,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永远做一个男子汉,更不应该怕这点小痛。然后就会让他,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让他一个人去面对这种心里的恐惧。一、尊重孩子自主发现,减少干预。&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和充满好奇心,其发现可能并不被老师所重视和接受,甚至还可能会被错误地干预,所以当孩子的发现与其他孩子不同或与老师的预想不同步时,老师的反应往往会劝其放弃或让其从事与同伴相同的活动,造成孩子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放弃自己的发现活动而去迎合老师的想法,这样一来孩子可能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其自主发现和思维开发也可能因此而断送。
孩子教育中,老师对孩子是非错对的评判和反应,暗示了孩子日常在学习和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法则,老师极力反对的事情将是孩子头上的“紧箍咒”,孩子可能就此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老师默认和赞同的将赐给孩子强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正如心理学家所说:“人一旦缺乏安全感及自信心,势必产生焦虑,这样就阻碍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所以,要让孩子在主观领域中真正快乐成长、学有所成、老师就要尊重孩子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真实认识,减少干预,让孩子在自己活动空间中得到更自主的现场。例如:一盒新积木拿出来,有的孩子马上着手搭房子,有的孩子却在玩分类的游戏,而有的孩子则建起摇摇欲堕的金字塔,甚至有的孩子建造起“郑和号”远洋船。虽然需要花较长时间,但是非常有创意。老师应尊重孩子的活动和发现,减少干预,支持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
二、激发兴趣,诱导孩子自主求知欲望。&
兴趣是人类个体积极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引起兴趣是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前提。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得好、学得快,因此,老师应开发和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它成为教育的内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曾这样说:“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就能打开‘注意’的这一水库和指引将‘注意’流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营造感兴趣的活动氛围,才能让孩子更加自主让地参与活动,接着使孩子产生强大的求知欲望。
例如:夏天来临时,火辣辣的太阳令我们汗流浃背、焖热难耐,当我演示起专门制作打开的孔雀开屏般的纸折扇时,孩子们全都惊呼起来:“哇,真漂亮啊!”接着他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把扇子很特别”、“这扇子是我们见过的最漂亮的一把”、“我们也想做这把扇子”。他们一边玩弄一边讨论着扇子的制作技巧,最后他们索性拿来手工纸开始在探索中去制作这把漂亮的纸折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