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逼迫,有些不关心子女的就变成了不孝。
儿子你好:
这是我最后一次称呼你儿子了。
儿子你不孝,你很不孝,妈妈骂你畜生不如。爸爸和妈妈这一生就你这一个孩子,而且还是老来得子,所以从小就把你视为掌上明珠,对你娇生惯养,你要星星爸爸和妈妈从来不给你月亮,现在想起来后悔啊!就是那个时候把你宠坏了,为你以后的不孝打下李坚实的基础,儿不孝父母有责啊,看来妈妈在骂你之前先应该骂自己一句:我也不如畜生,虽然畜生的儿子也不孝,但他们没教育出打父母的儿子。
昨天你又打你爸爸了,可竟然没打我,只是骂了我几句算我幸运,我们已记不起你这是第几次打你的爸爸了,我们为你做牛做马,不但照顾你而且还帮你照看你的女儿,我们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给你,到头来你不但不谢,你还对我们轻着动粗口,重着动拳头,儿啊,你不孝,你畜生不如,畜生是不会打它的父母。
父母现在是怕了你了,你爸爸见到你就哆嗦,每次见到你,你爸爸就远远地躲开,他怕你打他,孩子你想一想你爸爸当年连鬼子都不怕,可他现在怕你,孩子你真不是东西,你真畜生不如。
昨天晚上我和你爸爸商量好了,我们打算在今年的年底就去敬老院,我们的晚年就不给你当靶子了。从此我和你爸爸也就没有你这儿子了,咱们各走各的路,就当谁也不认识谁。当我们决定完了,你爸爸哭了,多少年了你爸爸没哭过了,可昨晚你爸爸和你妈妈都哭了,儿啊,这都是被你逼的啊!
儿子你不孝,你畜生不如,你爸爸说他真想把你打死,可他打不过你。过几天我们就去敬老院了,可能我们就在也见不到了。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小请求,等我们死后请你千万别到坟前,我们怕你吓走我们的魂。
原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性格很暴躁,甚至可以说是暴戾。在小女儿出生没多久后,正好赶上企业倒闭,他也就失业了,那时候经济不好,找工作很难,他就拿老婆孩子撒气,总是打骂他们。
在大儿子14岁那年,他的妻子生病离世了,儿子实在受不了他,就带着自己的妹妹离开了,这么多年,兄妹两人始终不能原谅他,之所以每年去看一次,也只是因为毕竟是有着生育之恩。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有不少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孝顺的人,在背后都是有着一段不愿提起的往事,很多晚年看起来生活的无比凄惨的老人也都是为自己年轻时犯的错误在付出代价。
儿子,有一个儿子也没有爹妈。
首先,有因就有果,不孝子女的出现,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次,这么多不孝子女的出现,也和社会大环境有关系。改革开放,人们道德底线一降再降,许多人丧失了以前的价值观,而新的价值观又没有形成,就造成了某个阶段不孝子女越来越多。
最后,传统的儒家文化丧失,信仰的缺陷,造成了许多人,大无畏的精神。不敬鬼神,不敬祖先,更谈不上孝敬父母。
人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为什么在当下出现那么多不孝子女,况且在网上看到把父母赶出门外,流浪乞讨,有的自杀惨死事例常出,这究紧说明什么原因呢?
一句话,就是儿女不孝,把自己的老人不当人看待,请问,那为什么把自已的孩子不给吃穿,排在身外呢,对忘恩负义的逆子,骂一声,太无人性了,你是不是娘老子生下的,人心换人心,你今天如此的对待你的老人,你为你的孩子做出了学习的榜样,孩子长大后,你老了,孩子还是如此的对待你,一代传一代,这不是败坏了门气吗。
中华民族文明几千年,道德品质一直都在传承宏扬,提倡做善事,百善孝为先,说明了,没有父母,就没有儿女,这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理由。
其实这跟教育方式也有关系,因为好多行为习惯是在潜移默化中行成的,如果自己的父母对于自己的父母不孝顺,那么作为他的孩子从小也肯定是受影响,也许从幼小的心里就认为自己长大了娶妻生子了,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也不为过,后面的教育当然也会很大程度上提倡尊老爱幼,受教育程度其实还是能够很大程度影响自己的行为的,但是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以后,自己的父母真正就享受到福气了吗?我看也未必,父母照样会替自己照看孩子,而自己在大城市打拼,为了那沉重的房贷车贷,结果父母因为常年的劳作辛苦会落下一身病,再加上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影响,好多父母也会偷偷为自己攒下一笔养老费用,才不至于老的时候尴尬。可是相比城市人来说,农村的老年人却显得很悲惨,因为自己做了一辈子农民,可是挣得钱大部分都供养孩子了,所以他们值得我们心疼,作为农民的孩子,我觉得更有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论自己挣钱多与少,有时父母在乎的不一定是钱。没钱时因为钱不孝顺父母,有钱时貌似也是因为钱不孝顺父母,现在的新闻为啥对于孝道大力宣传,其实是这种现象貌似越来越少了,所以那种背着父亲或者母亲上学什么的自然值得我们敬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他们一个祥和的晚年,即使他们一辈子学会了省吃俭用,其实反观自己,老了如果孩子不孝顺,不照样过得悲凉,所以我们应该及时行孝,不让自己留遗憾,不能应了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著名心理专家、华师一附中高级心理咨询师尹邓安说,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孝的火种。孩子潜意识里仇恨、埋怨父母,平时不会表现出来,只有受到某些事情的触发后才会爆发出来。从廖天野发给《南方都市报》的《致歉信》来看,除工作压力之外,其与父母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婆媳相处的琐碎矛盾是他打骂父母的导火索。尹邓安说,不孝子完全是父母培养出来的。特别是以下几种类型的父母更容易养出不孝子:
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
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心理会反感、仇恨父母,以后容易以暴易暴,主动去打别人。特别是孩子在五六岁时被父母影响最深远。因为五六岁是个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啰嗦的父母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妈妈的心里,失败的孩子失败在妈妈的嘴里。父母的啰嗦容易使子反感,认为父母不值得尊重,进一步就会顶撞父母。
包办溺爱的父母父母包办溺爱,就是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机会孝顺的机会,孩子心理变得越来越冷漠。
另外,廖天野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在单位必须要将各种个性和情绪收起来。这种压抑积压到一定的程度,必会寻找宣泄的出口。工作中低调而温和,而面对最亲密的家人,却无法再继续自我压抑
下去父母应该学会邓安说,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
是的。宠子不孝。宠爱孩子,孩子往往不会孝顺。其实,我就是一个例子。我是独子,是陈家的唯一的男孩。因此从小被父母奶奶姑姑宠爱。我小时候有很多玩具。我要什么父母往往都会满足,我耍性子,父母很少管束。结果,长大后,我很固执,脾气不好,懒惰,顶撞父母。从小到大都是让父母操心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差。幸好我这些年学佛,以及父母照顾瘫痪的奶奶三年使我得到改变。但我依然还有一些不良习气,对父母的恭敬心感恩心还是生不起来。当然,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另一方面,也是我自己没有做好儿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教育是上所行,下所效。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自然会被孩子学去了。如果奶奶最后三年,父母没有那样用心照顾。我也许还是那样德性,也许有一天会把他们气死。所以,古圣先贤讲的道理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