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谈 在你们眼里什么样的叫做艺术?
艺术 可不可以理解成只要有人喜欢的 有人欣赏的 有人理解的 就叫做艺术呢?
还是那些大多数人不能理解 不能欣赏才叫作艺术呢?
有人说美的东西都可以叫做艺术,但是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认可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也就是认可每个人的艺术。
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人可以给你准确的答案,你也找不到的,不必为此事劳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感受会让你逐渐加深对艺术的理解,艺术家的那些推动艺术发展的作品在不断的阐释更新艺术的意义.艺术在不断发展,如果现在谁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义也许就很难有发展的动力了,正是这种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神秘感才使得人们对他仰慕追逐.而评价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里.艺术就是人类精神的宝库!
“现在已很明显,任何东西多多少少都可当做艺术看待。”(艺术史家托马斯·麦克艾维利)&
“如今给艺术下定义这样的事太离谱了,我想没有人敢去做的。”(艺术史家罗伯特·罗森布拉姆)&
“你再也不能说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了,那个时代早已结束。”(哲学家、艺术评论家阿瑟·丹图)&
“人们想把什么当做艺术,艺术就是什么东西。”(国会议员彼得·霍伊科斯特拉,此人带头反对国家艺术基金)&
& 形式、思想、情感、格调,制作它和欣赏它的人,一起,合起来可以成就一个艺术吧。
生活本身就是生活,但假如你赋予它一定形式、形成你自己的哲学、加入了你的情感,并且提高了它的格调,然后又有人来欣赏它,比方说你把它写下来,变成文字,做成一首诗或一篇散文,那就是艺术了。
& 尽管你描绘的可能只是最普通不过的生活。
再比如,大自然中一片普通的树叶,你不能说它是艺术,但你把这片叶子捡起来,赋诸你的情感和你认为的意义,装进镜框再挂到墙上,树叶加上你的劳动,应该就可以称为一个艺术品了。
现代艺术大师杜尚,把一个小便池拿到美术馆,标上《泉》的题目,就成为现代艺术的开山之作。
& 这便是通过强调人类的“关注”和选择,用观念和情感成就艺术品的一个绝好的例子吧。
不管怎么说,应该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必须要有人的情感和智慧、技巧性劳动加入其中。
至于好坏、高雅低俗、水平高低自有观众去判断领会吧。
觉得不好,你就嘘它;觉得好,就喝个彩……。
& 什么是艺术?&
这是一个一直絮饶在我心头的问题。你说什么是艺术?难道就仅仅是一种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 其实我不是那么认为的,我认为:所谓艺术也就是一种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服务于我们的精神一种商品。&
那我们该如对待它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拨高到一个不攀登的高处呢?&
其实它就是一种商品,它有商品的一切作用。
& 比如:它可以用来娱乐,它可以用来享受等等。你看这用一个有趣的现象: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娱乐,享受等。它还可以用来医治社会的病态。鲁迅不是说过么:他写文章就是为了医治这个病态的社会。总之,艺术和商品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既然艺术是一种商品性质的精神品,那么我们就应该允许艺术的多样性,允许多种体裁的艺术形式。
商品,我们可以根据需求任意选择。那么艺术品也同样可以!&
我们应当允许对艺术的不同追求和不同的理解。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品我们不能用一个笼统的好或坏来评价。而是应该就某个人对某个艺术品的感觉怎么样。也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艺术品,甲认为它很好,而乙则认为不好。
& 这该怎么解释呢?很简单,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甲乙的需求和审美标准不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是离不开人的参与的,因为艺术是一种精神消费品,它要以人的需求来决定它的价值! 。
我认为艺术,现在商业化了~自从我毕业后,就一直这么感觉~
& 我认为,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生活就是艺术—应该是广义的艺术观念。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感觉不同,因此,在生活中,我认为是艺术的东东,你认为不是艺术。你认为是艺术的东东,我不认为是艺术。那么这里有一个我你都拿来衡量艺术的标准,那就是"认为"。凡是能够触动你的情感,激起你精神上愉悦的、认为是有意味的一切事物、现象。
& 都可以认为是艺术(当然是个人认为)。它以个人的感觉为标准。
狭义的艺术则专指以艺术品为感受对象。以大多数人的审美观为转移,能让大多数人有情感上的触动,认为有意味,能产生精神上的愉悦的事物、现象。即使有个别人认为那不是艺术,也并不妨碍其作为艺术或艺术品的地位和存在。
& 狭义的艺术或艺术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艺术或艺术品除了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外,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一旦你把它实用了,它就不是艺术或艺术品了。
2、艺术品一定是人创造出来的。自然事物、现象不是艺术品。
3、艺术或艺术品一定要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没有表现形式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艺术或艺术品。
& 艺术或艺术品首先就是以其形式迷惑了我们,然后我们才对它产生兴趣。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初浅的看法,有些是从书上看来的。希望你能满意。
在各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些书画作品,舞蹈,音乐,文物,能体现当时的文化,背景,思想的东西,被认为是艺术。
站在街头用天籁之音献唱的叫艺术.
站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高唱的也叫艺术.
只要有艺术的精神跟艺术的功夫,无论在哪都有艺术.
在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每种艺术都有他自己的特殊性,使他区别于其他门类的艺术。但是各门类之间的关系又不只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而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的。

从艺术发展史上来看,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我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论,从文字和绘画(指中国画)的起源来说,两者之间有一定历史渊源。文字和绘画都起源于刻画符号和图画。后来汉字是朝着符号化抽象化的方向发展,已经完全与图画(或象形)脱离,并形成独立的体系。绘画则一直朝着状物的方向发展,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 “书以言情,画以状物”,两者已经分道扬镳。问题是我们理解的“源”并不只是起源之“源”,而更注意到两者之间的极为密切的“血缘”的关系,也就是“书与画异形而同品”的关系。这种关系,法与绘画。笔法与墨汁在书法与绘画中的运用几乎是一样的。书与画都强调用笔的力度,都有中锋、侧锋、绞转等笔法,强调线的变化与质感,在用墨上都注重墨的层次变化,有枯湿、浓淡、润燥的要求。比如,吴昌硕、齐白石的书与画其用笔用墨几乎是一致的,就是明显的倒证。书法对笔墨的运用更强调技巧与法度,对线的运用更趋精纯,几乎是线的艺术。画对线的运用更丰富,似不如书法对笔墨更重技法,注重表现造型。 “书”“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结合在一起,又是一门新的艺术。同时还可以看到,艺术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门类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利用,甚至重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门新的艺术,这也是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种规律。
& & 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本质。也就是说,他们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他们共同的“基因”,是他们能够相互联系个融通的根本原因。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共同的特点。例如“诗”“书”“画”,都能够诉诸视觉,在感知方式方面具有的共同点。有一些艺术门类彼此之间由于表现方式或者功能等方面更为密切的甚至不可分离的关系,使他们经常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水墨画和书法,就有着深刻的联系。例如汉字起始于象形文字,他是从绘画演变而来的;而且笔和墨的使用两者又有相通之处。所谓“书画同源”,对于中国画和书法来说,是完全符合实际的。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与书法的巧妙结合;绘画借助于书法,往往不仅强化了主题思想,而且增添了形式上的美感。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 &不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融通,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式。我们就以“诗”“书”“画”为例,谈对艺术各类型之间关系的理解。
& &书画的关联:
& & 一、书法在中国很早时代就由实用工具演化而为纯粹的艺术。
& & 二、书和画所凭的物质材料:笔、墨、纸、绢是同样的。
& & 三、书和画的构成美,同托于线势的流荡和生动。
& & 四、书法的运笔的结体,为绘画不可缺的准备工夫(基本练习)。
& &诗画的关联:
& & 一、自唐以来,山水画日渐发达而为绘画的本流,同时诗歌中赞美自然的热忱和画相互影响。
& & 二、特别自北宋以来,墨戏画在士大夫趣味相投的空气中发达,此等山水竹石墨戏作品,由感受的压迫作刹那间情绪的倾吐,与抒情诗的要素相同。苏东坡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 & 三、凡画家而又为诗人,其画必能得更高之评价,所谓“画师非俗土”。
& &我认为诗与画是同胞兄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即是生活。具体些说,即是它们都来自生活中的环境、感情等等,都有美的要求、有动人力量的要求等等。如果没有环境的启发、感情的激动,作出的诗或画,必然是无病呻吟或枯燥乏味的。如果创作时没有美的要求,不想有动人的力量,也必然使观者、读者味同嚼蜡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而苏轼题跋王维画作《蓝田烟雨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诗与书的关系:
从广义来说,一个美好的书法作品,也有资格被加上“诗一般的”四字桂冠,我曾认为书法不能脱离文辞而独立存在,即使只写一个字,那一个字也必有它的意义。例如写一个“喜”字或一个“福”字,都代表着人们的愿望。一个“佛”字,在佛教传入以后,译经者用它来对梵音,不过是一个声音的符号,而纸上写的“佛”字,贴在墙上,就有人向它膜拜。所拜并非写的笔法墨法,而是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所以我曾认为书法是文辞以至诗文的“载体”。&
& & & 现在很明白,书与画的结合,不能说没有本质的通连,然多是技巧和表现手段(工具)的相近;而诗与画有用文字和声音,有用线条和色彩,故其结合不在外的手段而为内的本质。诗要求画,以自然物状之和谐纳于文字声律;画亦要求诗,以宇宙生生之节奏、人间心灵之呼吸和血脉之流动,托于线条色彩。所以说,其结合在本质。
& & 一种艺术从他种艺术中,或者吸取某种实质性的成分,或者只是在象形手法等方面得到启示和借鉴,从而形成相互间的联系关系。这种联系方式,是一种艺术从他本身需用出发,吸收或鉴赏了其他艺术的某种因素,并不改变他自身独立的性质。例如中国自古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所谓“诗中有画”,就是说诗中有如画般的优美鲜明的形象;所谓“画中有诗”,就是说画中富有诗意,韵味无穷。而他们各自都依旧是诗、是画。
& & &艺术各类型之间也是相互配合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各自的性质。例如在中国画上经常配上题诗,诗与画相得益彰,但是诗与画仍然保持着各自原有的性质,并没有变成第三种艺术。在这样的配合之中,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并列的,而会有主次之别。上述中国画与诗的配合,通常是以画为主。
& & &每个艺术门类以及其中的各种样式,都是一个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各自闭关自守的领地。只要有了一定条件,他们都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营养,甚至同其他艺术结合起来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种,这样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并使得整个艺术系统得到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各种艺术门类在吸取、鉴赏、配合、结合中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更新着自己的面貌,新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涌现,艺术也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